《故宫博物院》教案7篇

时间:
Fallinlove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适应不同学生需求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活动,确保个性化教学,制定有针对性的教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难点和提高学习效果,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故宫博物院》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故宫博物院》教案7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故宫的结构特点以及有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2、学习本文按照空间顺序,详略有致的说明事物的写法。

3、学习本文简明平实的语言,体会文章运用方位词语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按一定的说明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理解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激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故宫博物院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等资料。

2、导课

开展有关故宫知识的竞赛:

①故宫建成于什么时候②故宫的主要设计者是谁③故宫的规模有多大④你知道哪些与故宫有关的历史事件⑤故宫博物院的题字是谁写的⑥故宫的房屋有多少⑦历史上先后有多少位皇帝住在故宫

3、学生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要求学生拿一支笔,画上一张简图,把那游览路线,宫殿的方位,名称等记下来。

4、请学生在显示屏的故宫结构示意图上标出故宫建筑的位置。

5、就示意图,请一位学生用自己的话向同学介绍作者的行踪。

6、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表明故宫特点的语句:

故宫建筑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7、故宫的特点,在文章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分组讨论:

(1)规模宏大壮丽:

(2)建筑精美表现在:

(3)布局统一表现在:

(4)独特风格表现在:

8、讨论:文章是怎么把故宫给我们解说清楚的学生各抒己见。

首先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比如文章抓住了故宫总体特点,还抓住了局部建筑的特点,如对太和殿的说明。要明确说明的顺序,有序则不乱。介绍建筑的时候沿故宫的中轴线按空间顺序。介绍养心殿的时候,为讲述其功能的时候,又以时间为序,说明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

要准确使用方位词。介绍太和殿内景像的时候,就运用了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方位词

要突出重点,把对象的特征呈现出来。仍以太和殿为例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描绘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写建筑位置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都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9、根据我们刚才的讨论,现在同学们完成两个说话训练。

请你当导游

(1)假说你带着你的旅游观光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你将怎样向你的顾客介绍

(2)假设你带的旅游团那天是从神武门进入故宫,你该怎么向你的团员介绍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2

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1.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总分结合的方法;

2.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点。

4.进一步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课时分配:三课时

三.预习提纲

1.通读课文,标清自然段;

2.看课文各页下的注解,掌握词语解释;

3.其他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正音解词。

教学过程

一.字词教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diàn)蟠(pán)龙鎏(liú)金藻(zǎo)井檀(tán)香御(yǜ)花园妃嫔(pín)湛(zhàn)蓝修缮(shàn)

鸣钟击罄(qìng)诏(zhào)书中轴(zhóu)线

2。解释词语:

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

攒:聚集,集中。

鳌头:指皇宫大殿前石阶上刻的鳌的头,考上状元的人可以踏上。后来用“独占鳌头”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琉璃: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成的釉料,常见的有绿色和金黄色两种,多加在粘土的外层,烧制成缸、盆、砖瓦等。

藻井:(见课本注释)

蟠龙:(见课本注释)

中轴线:中心线。

二.理清顺序和结构

1。 要求学生依照课文中的导游去游览故宫,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课后练习一图。(顺次板书或用投影)

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引导学生理清各段之间的关系,了解结构,(边讲边板书画线句,也可不用板书)

问题: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划出主要词语。

1节:故宫的位置和历史沿革

(北京的中心城中之城

我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五百多年历史)总写

2节:故宫整体布局及特点

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可见教用书p114页扩展)

3节:午门及护城河

4节:三大殿概况(总写)

5、6节:太和殿(分写)

7节:中轴线(插写)

8节:太和殿(分写)

9节:中和殿(分写)

10节:保和殿(分写)

11节:小广场(前朝后廷间的过渡)

12节:乾清宫

13节:交泰殿

14节:坤宁宫

15节:御花园

16节:神武门与景山看故宫

三.重点研读

1。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太和殿。

2。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对太和殿,先写使三大殿成为统一整体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层台基高七米),并且设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个圆雕龙头),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写太和殿外观气势雄伟(是故宫最大的殿堂),色彩壮丽(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的斗拱、额枋、梁柱,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内部装饰的庄严富丽(金銮宝座、雕龙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装饰着多姿多态的龙);最后从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说明它在设计方面的象征意义——过去封建皇帝凭借雄伟的建筑显严。使用的说明顺序是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3.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归纳: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5。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1.写一篇介绍学校校园的说明文,字数不限。(必作题,写在作文本上)

2.查找有关图片和资料,更详细地了解故宫的建筑及布局,然后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故宫博物院的大致布局和结构特点,可以运用总分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本文的写作思路,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的得当的写作方法,形成描写复杂事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文学习,学生获得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故宫的布局特点和行文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事物说明文空间顺序的写作特点,并体会故宫的建筑美。

三、教学方法

游览参观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故宫博物院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学生平时在影视作品中对故宫的印象,增强本课的带入感。

(二)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提问引导:

1、文中是首先写了故宫哪些宫殿呢?

2、这几座宫殿的顺序是怎样的?

伴随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找出文章描写宫殿的句子,从中发现文章的书写顺序:“中轴线”“南向北”。

(三)深入研读

在大致了解故宫的基础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每组选出一个“导游”带我们去看看故宫为大家讲解课文中提到的这些宫殿,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故宫结构,同时很好的锻炼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1、教师继续引导发问:“如果你去故宫你会选择那些宫殿去参观呢?”

明确:太和殿。

2、大家为什么想去这个地方参观呢?

明确:发现文中主要写的事物。引出详略得当的写法。在描写这样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如果面面俱到那么肯定是无法写出亮点来抓住读者眼球的。体现了作者在写作时的重点突出。板书:详略得当。

3、范读:

(1)“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2)“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3)、引导学生理解文意,体会作者此时是站在什么角度去写故宫的呢?

明确:作者是在远处和近处去描写的。

教师总结概括:作者是站在远处整体的总写,从近处上详细的分写,将事物的整体和局部充分的展示于读者的面前。板书:总分结合。

(四)拓展延伸

作者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想象一下如果你在景山上会看到哪些景象并谈谈你的感受。

(五)小结作业

以“我与故宫”为主题收集自己感兴趣的故事,利用本文学到的“总分结合”的手法说出来或者写出来,字数不限。例如: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五、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本是导游词,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以参观的方法进行学习,我现在回想刚刚的教学设计,其实可以让学生去绘制一下参观游览的地图,这样就更能在空间位置上理清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打到一种更为立体的教学,课下我会积极反思,将这一方法落实到我的教学设计当中。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积累“磬、攒、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3.了解方位词在按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写作思路。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故宫博物馆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学习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2.图示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理清文章局部思路,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说话训练,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训练学生按一定顺序介绍建筑物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多媒体显示“故宫”全景录像。

故宫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是中国数千年宫殿建筑艺术的总结性杰作,让我们随着作者去参观故宫,去感受故宫的宏大壮丽和精美绝伦吧!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学探究感知目标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要掌握的词语(多媒体显示)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殿檐(yán)藻井(zǎo)蟠龙(pán)中轴线(zh07u)

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檀木(tán)攒(cuán)

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肃穆(mù)奏报(z06u)

慈禧(xǐ)额枋(fāng)妃嫔(pín)翊坤宫(yì)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序号,注意方位词运用。

3.教师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之间讨论、交流。

4、选三们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四、展示质疑理解目标

1.明确空间顺序。

2.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理解课文总说、分说相结合的特点。

五、延伸拓展升华目标

多媒体显示太和殿内景。

1.学生齐读5――8段。

2.学生精读5――8段,思考: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六、快乐过关检测目标

要求学生采用与本文不同的顺序口头介绍故宫。

七、课堂小结

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值得介绍的东西很多很多(九千间房屋,九十多万件藏品,九百多万件档案材料),如果全部说明,难免太多太杂,中心不突出。

八、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5

一、学习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课前自学

1、本文选自《》,原题为“”,作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当代作家。

2、读准字音。

黄传惕()金銮()殿矗()立鳌()头湛()蓝

蟠()龙击磬()攒()鎏()金嫔()妃

3、阅读1-2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抓住文中关键语句作答)

整体印象:

整体布局:

故宫特点:

4、本文可看作是一篇解说词。根据全文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的“故宫示意图”。

(直接在书上批注)

由此得知:本文采用了的说明顺序。

三、课文研讨与交流

1、故宫总体上分为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2、文章从哪几方面介绍太和殿的?结合语句说说文章如何介绍写太和殿?(可从说明方法或用词的准确性角度)

方面:

四、自测自评

1、正确书写。

áo()头chù()立liú()璃zhàn()蓝zǎo()井击qìnɡ()金luán()殿pán()龙中zhóu()线

重yán()屋顶

2、依课文填空。

(1)故宫博物院,坐落在_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有____________年历史了。这是________两代的皇宫,当时叫__________。(2)本文可看作一篇_________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作者的参观路线基本上是由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的中轴线。

3、理清说明顺序

请从文中找出这样标志性的词语,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行踪路线的。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

(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

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

(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

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

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

(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总)

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分)

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总)

(六)重点研读

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

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

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5段:外观特征

6段:内部装饰

7段:建筑位置

8段:用途

说明顺序:由外到内

(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小结:课文在组织材料上突出重点,详略搭配的特点。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作文,介绍学校或自己的房间。

要求:按照空间说明顺序,重点突出,300字左右。

目标: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整体特征

学习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学习文章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对故宫的认识,培养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情况

按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

教学难点:

以空间为序的说明方法。学习确定立足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词

作业内容

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准备“图文并茂说皇城”

写自己的家

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介绍故宫

生: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师:同学们的介绍都很精彩。我们现在学习说明文,你觉得刚才的发言怎么修改,就算是合格的说明文了?

生:1说明顺序2说明对象的特征3围绕特征介绍4一些说明方法,使介绍更直观 整体感知:

师:阅读课文,根据内容顺序在故宫平面图上标记主要建筑物名称。

师:故宫的特点是?

生: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师: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空间顺序:主要南——北,辅以不同方位

师:说明结构?

生:总-分-总首尾呼应

细节探究

师: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建筑?

生:详写了三大殿,其中详写了太和殿

师:为什么详写?

生:三大殿位于中轴线上,使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是中心的中心,地位和作用最大。最能体现紫禁城特点

说明顺序是什么?

生:由外到内、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师:我们写游记时常会选择定点观察或移步换景,你看本文采用了哪种方法呢? 生:两者结合

全文移步换景:3段“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

局部定点观察:6段:确定“点”——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方位词“正中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以方台为立足点:上-后,向两旁

以蟠龙为立足点:向周围,向下

《故宫博物院》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这篇文章是一篇比较典范的说明文,课文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的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学习这篇课文,既可以从中获得对故宫的一般性了解,又可以增强我们对祖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产生自豪感。文中使用的说明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对我们学习、写作说明文都具有指导性。所以这篇课文的学习掌握,对于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以空间为序说明事物的顺序,体会这类说明文的条理性。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自主归纳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故宫博物院这一古代建筑群的概貌和特色,认识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故宫博物院全貌,掌握全文结构层次说明顺序。

2.初步认识故宫建筑群雄伟、壮丽的总特点。

《故宫博物院》教案7篇相关文章:

画房子教案7篇

一起睡教案7篇

追泡泡小班教案7篇

幼儿识字课教案7篇

路队安全教案7篇

劳动技术教案7篇

手工活动教案7篇

幼儿消防课程教案7篇

一年级道德教案7篇

西瓜屋教案7篇

《故宫博物院》教案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6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