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制定出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计划,我们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一份优秀的教学计划,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计算机教学计划优质7篇,感谢您的参阅。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1
为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知识,而且学有所用,特制定本学期计算机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共三册,本学期学习第一册(上),共三个单元:第一单元:计算机乐园;第二单元:计算机绘画;第三单元:与键盘握握手。教材结构和谐紧凑,内容深入浅出,形式活泼美观,生动有趣,适合小学生的知识特点和认识水平,便于小学生更加容易地掌握教材内容。
二、学生分析:
各年级学生对计算机的部分基础知识已有所了解,键盘输入也有一定的基础,只是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要在教学中不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操作水平和键盘输入水平。
三、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脑的组成,掌握电脑的开关机操作及鼠标的各种基本操作。
2. 熟练鼠标的操作,了解金山画王的窗口组成,学会用卡通并图,用画笔绘画、给图着色等操作,能设计制作出相对完整的、比较综合的电脑绘画作品。
3. 了解键盘组成及指法规则,熟练掌握键盘指法及常用控制键的.使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及击键习惯。
四、教学措施:
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使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情境,以电脑为意义建构的工具,采用“任务驱动”“学科整合”及探索式教学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等环节,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培养技能。教学过程中,教师灵活运用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五、教学进度:(略)
土门关小学
20xx.3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2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实际对初中级专门人才需求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能够诊断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书以个人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主线,以项目为单元,结合当前主流的硬件和软件,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内容安排力求做到深浅适度,详略得当,用大量的'案例讲解组装与维护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学情分析
289班为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男生为主,只有几个女生,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电脑感兴趣,部分学生以前使用过电脑,但不太了解,对组装维护没有基础,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好。自制力不强,英语水平低。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掌握计算机常用硬件知识及选购方法
2、掌握组装计算机和设置bios
3、掌握系统的安装及常用软件安装方法
4、掌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5、掌握上网及安全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配置选购和组装设置bios
2、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3、系统备份与数据恢复adsl宽带上网设置
4、常见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5、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难点: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
系统备份恢复、常见硬件故障及排除等
六、具体措施及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2、项目分组,4人一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互学互帮,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6、精心备课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7、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和课后辅导
七、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平时学习情况、平时上机任务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等(40%)
2、终结性考核:期中、期末操作考试(60%)
最终对学生一个总体评价
八、教学进度安排
本学期总课时88、周课时4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初步了解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 4
第二周 组装计算机的配件选购 4
第三周 主流配置方案分析 4
第四周 成品计算机选购 4
第五周 组装计算机 4
第六周 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 4
第七周 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 4
第八周 设置bios 4
第九周 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 4
第十周 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期中考试 4
第十一周 常用外设选购安装 4
第十二周 常用外设选购安装 4
第十三周 系统性能测试优化 4
第十四周 系统备份恢复 4
第十五周 计算机上网及安全设置 4
第十六周 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4
第十七周 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4
第十八周 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4
第十九周 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4
第二十周 综合实训 4
第二十一周 综合实训 4
第二十二周 综合实训期末考试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3
在我们的教学范畴当中,有一些传统的东西,也有比较符合社会新生形态的课程。学习哪一种都是在给自己寻求提升的途径,思想上或者是能力上肯定会得到收获的。他不单是那种庸俗眼光下的成才,还是对个人修养和魅力的一种挖掘方式,要是不走这个过程,人的思维就没法活跃起来,对事情理解的角度和深度都做不到完善。信息技术学完之后就算自己不从事这方面的行业,起码可以解锁一种思维方式,这个对成长还是比较有力的。所以我必须慎重看待自己的授课,下面便是我的学期计划。
一、基本情况
虽然大部分学生都有过接触电脑,可他们只是从业余的角度去了解的,没有做过太深的探索,那就导致收到的认识比较浅显而且过于表面化。也不能使他们掌握深度的思维方式,若是不用心学好它,那么便注定在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中缺少一种元素。所以我就得从专业的层面来给他们做好引导,从而对新思维和知识形态都有较全面的了解。
二、自我突破
只有授课的力度足够强,方可使学生得到有价值的内容,没有别的途径可以选择,唯有从我自身上来完成这项努力。除了把课给备好,将教材完整透彻的分析到位,我还得抓紧搞好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够高效应对各种授课演示需要,以精炼娴熟的.示范引发学生对课堂的敬畏。
三、目标成效
教会他们简单易学的常识知识学习的起步阶段,从最单纯的概念讲演开始,我就得逐步增加信息量,给学生们不只更大的学习量。虽然看似是有些压力,可这是体验思维的可靠方式。必须要足够多的理念学习,还得经过频繁高强度的练习,以达到精通。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4
(一) 课程培养目标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公共必修课程。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操作系统的使用、中文文字处理、表处理、演示文稿制作、网络及多媒体等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信息技术能力,即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处理、展示和再现、存储保存、传递和交流信息的五种基本能力。
(二) 教学要求
课程内容介绍:
本门课程是今后学习各类计算机课程的先行课,以训练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中文windows20xx、word20xx、powerpoint20xx、excel20xx和internet的一般知识及操作。
教学要求:
要使学生通过理论讲授、上机训练掌握基本技能(6大技能):
(1)微机操作基本技能;
(2)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技能;
(3)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对信息的基本技能;
(4)多媒体技术应用基本技能;
(5)上网基本技能;
(6)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进行信息获取、加工处理、展示和再现、存储保存、传递和交流信息
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5
一、学科的基本内容
这学期的内容是学习使用电子表格软件,理解单元格、工作表和工作簿,学习输入数据,编辑工作表和单元格,格式化工作表,以及复制、删除、重命名和排序工作表。这个教学内容有趣实用,但有逻辑性,需要学生夯实基础,深入学习。
二、学科培养要求
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1、“双基”目标
了解工作簿、工作表、单元格,学会输入单元格信息,编辑工作表中的数据,设置工作表格式,合并和拆分单元格,删除、复制、移动和重命名工作表,用剪贴画和艺术字美化表格,用函数处理数据。培养学生使用电子表格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2。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用电子表格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施设备要求
硬件要求:机房、投影仪、窗帘
软件要求:excel20xx,电子教室
四、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老师给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学生学会思考和思考,让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从成功走向成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小组合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教学内容,通过个人独立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设定情境法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情境的设置,通过设置合理有趣的情境来引导学生进入状态,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充分的精神状态,顺利完成学习内容。
4、学以致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并为学生设置一些与应用相关的任务。通过实际而有趣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成功,有时也会感受到不足,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工作和再就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具体的教学措施和辅助活动
1、使用多媒体系统和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独立选择题目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五、班级要求:
这学期一共安排了200个小时用电子表格做演示。
六、学分要求:共15分
七、教学计划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6
以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与学习方式。开展以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正是全面推进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的重要举措。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学生为本,重在实践、重在操作、重在发展的宗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办公软件例如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flash等有一定了解,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根本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是使用《信息技术》一、二册,内容在七、八年级都以讲完,九年级的任务是复习并做好迎考准备,复习内容包括:信息与信息技术,制作多媒体演示作品,学习制作网页,以及对数据的管理。知识点: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与特性,管理计算机的系统资源,
用word制作作品、用excle管理数据、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多媒体作品、用flash制作动画是难点。复习完后九年级的学生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完成一个作品。
三、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硬件的基本组成,学会安装和卸载软件。
2、学会使用计算机获取和处理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的技能,熟练掌握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3、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4、实行分组管理,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本组的学习。
四、方法措施:
将围绕信息技术中考要求,重点研究考试大纲,分析历届考试内容和形式,在初步准备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学生特点,在培优补差方面多下功夫,制定好工作计划及具体措施,分步分层进行课堂教学和辅导工作。
在设定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采用一定的方法措施使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1、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进行引导,端正其学习态度。
2、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要求,让他们能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时间。
3、主要采取教师指导方式、学生自主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行学习。
4、对每个班都培养一名信息技术代表学生,由此学生带头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和榜样。
5、把课程整合,学生便于记忆。
6、进行一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
7、加强复习与巩固,培养学生兴趣。
五、教学进度安排:
8月:制定学习制度和课堂要求,安排学习顺序:先理论部分再上机练习(加强上机课堂要求,养成课堂秩序)
9月: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认识计算机和计算机工作原理10月: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知识:计算机进制换算
11月:复习word部分:重点窗口认识,常见菜单的应用记忆,实例练习(加入考试练习题)
12月:复习excel部分:重点窗口认识,常见菜单的应用记忆,实例练习(加入考试练习题)
1月:复习powerpoint部分:重点窗口认识,常见菜单的应用记忆,实例练习(加入考试练习题)
计算机教学计划篇7
一、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继续以建设有的社会主义理论为导向,继续开展“两思”活动,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科研素质。结合学校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本科各项活动。旨在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使学生掌握win98操作系统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学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播放演示文稿等基本操作。
二、学生情况分析
现任教的初二级学生中有少数在家学习过或使用过电脑的学生,他们和其他大部分没有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的基础相差较大。喜欢表现自己,以至于在机房上机时更改机房里学生机的某些配置,造成管理上的困难。而绝大多数同学还是初次接触win98操作系统,也没学习使用过集成办公软件诸如word—— wps——等软件,对于计算机的了解比较肤浅,对于计算机的认知还不够,对于学习计算机的`方法一无所知,与初二学生应有的水平差距较大。表现在知识衔接不上,接受起来有一定困难,只得补习初一的win98等内容。
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广州市局教学研究室根据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广州市中小学发展信息技术的基础与条件编写的《广州市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使用的。
2、教材内容:初中第二册的《信息技术教程》总共有四章,第一章为powerpoint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第四章是选学内容,分别为办公软件电子表格excel和高级应用的网页制作frontpage。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第一章及第二章的内容。以及补习初一的win98等基本知识。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98的操作,以及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十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二十一周,而计算机须在十八周结束教学。除去期中考试及国庆休假后本学期计算机课每班总共约为十六个课时左右。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课时
第一周计算机发展现况及机房制度注意事项教室1
第二周§1.1 powerpoint概述机房1
第三周鼠标的使用基本操作输入文机房1
第四周磁盘文件和目录windows的基本操作机房1
第五周至第七周§1.2创建演示文稿机房3
第八周§1.3编辑演示文稿机房1
第九周至第十一周§1.4修饰演示文稿播放演示文稿机房3
第十二周竞赛机房1
第十三周§2 1因特网的基本功能机房1
第十四周至十六周§2. 2浏览器的使用期末复习机房3
第十七周至十八周复习期末检测
计算机教学计划优质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