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制定教案时,常常忽视了评估环节的重要性,优质教案的制定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全面发展,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水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观察水教案篇2
一、引入
师:今天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给你们带来一个特殊的礼物,(出示各种颜色大小不同的纸)喜欢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得到这些礼物需要大家完成一件小小的任务,抽出其中一张白纸,今天我们来观察纸的特点。板书课题:〈纸的观察〉
[评:这样的引入直观形象,任务明确,开门见山,节约时间,用任务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观察一张白纸
1.估计。
师:大家估计一下,如果你拿到这张白纸观察,你能找到白纸多少个特点?
生:只能找到1个。
师:其他同学呢?
生:我能找到3个。
师:有没有更多的?
(5个、7个、10个)
师:他说能找到10个特点,你们相信吗?
生(一起说):不信。
师:但老师相信。他能找到10个特点。(教室顿时鸦雀无声)
[评:用估计这个活动,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活动情景。一张白纸要观察出10个特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他们从来不曾尝试过,不相信反映出学生的诚实品格,产生怀疑,而萌生想试一试的动机。]
2.讨论
师:想想拿到白纸后要找到10个特点,准备怎么观察?用什么方法观察?
生:用手摸,用鼻子去闻气味、用眼睛去观察它、用放大镜……
师:你们的方法真多!
3.观察。
师:呆会儿我们就来比一比哪个组能找到白纸10个或者更多的特点,把观察到的特点简单、迅速的记录下来;我们以音乐为号,播放音乐,音乐停止后,给能观察到10个特点的小组加上小五星。组长拿出盖住的白纸。预备/开始。(学生每人一张用刚才讨论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相互的讨论,记录……音乐停止后,组长收好材料,有两个小组举手示意找出了10个特点,老师给加上五星鼓励)
[评:观察活动中依靠任务找出一张白纸10个特点,促使学生思维要参与活动——用什么方法观察,才能观察出10个特点。
组织交流活动前让组长收好材料盖在盘子里,这样对材料进行有效的控制,让学生暂时脱离材料。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得以有效的转移到交流活动中来。]
4.交流。
师:请其中的一个小组的代表拿着记录上台汇报。
生:这张白纸是四边形、白色、薄、特别软、很清香、很透明、滑折叠后有皱纹、轻。
师:几点啦?(问听的同学)
生:9点。
生:折后是凹凸不平的。
师:其他小组有没有补充?
生:用放大镜看有很多小孔。
生:有影子。
师: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多少点?
生:12点,(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想说白纸的特点)
师:想不到一张普通的白纸竟有这么多的特点,看来只要你动脑筋想办法去观察,就能发现纸更多的秘密。
[评:在学生交流活动中反映出:只要综合运用自己的感官想办法去观察,是能够发现白纸10个或者更多的特点。交流中出现白纸是很透明的这一观察结果,与白纸有影子是矛盾的。反映出学生对透明的表述不明确,老师可以及时提出来加以引导比如追问他一句:很透明是怎么发现的?用什么词记录你的观察结果比较恰当。]
三、两张纸的观察
1.讨论: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纸,出示一张牛皮纸,如果我把它发给你,就两种纸啦,拿到两种纸你又想观察什么呢?
生:把这两种纸比较一下?
师:比较它们的什么呢?
生:比较不同点。
师:大家想不想比较不同特点?
生:想
师:我们就来看哪个小组能比较出这两种纸更多的不同特点?
[评:这里老师利用材料的暗示作用,巧妙的将研究的问题缩小,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这些条件作可行性判断后提出问题,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学生很短的时间里找到下一步想研究的问题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教师顺着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展开两张纸的比较活动充分体现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角色定位。]
2.观察:
师:组长拿出抽屉里的牛皮纸,准备/观察(播放音乐:学生每人一张牛皮纸,闻、摸、看折的方式观察,老师发记录表,每组有一名记录员做记录)
3.交流:
(师请一个组的代表拿上记录表放在实物展台上汇报)
生:白纸比牛皮纸要小一些,白纸是滑的,牛皮纸有一面是滑的有一面是粗糙的;白纸很白,牛皮纸是黄色的;白纸投放的影子浅,牛皮纸投放的影子深;白纸撕开以后有毛,而牛皮纸没有毛;白纸是透明的,牛皮纸不透明;白纸比牛皮纸要厚。(师用简洁的字,记录学生的发现)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白纸没有黑点。
生:白纸轻牛皮纸重。
4.质疑:
师:下面听的同学对前面的发言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生:牛皮纸的气味不一样,白纸是凹凸不平的?
生:两种纸厚薄都是一样薄。
生:牛皮纸厚。(有不同意见)
师:其他同学你们赞成哪种意见,举手表决,(不能说明厚薄的问题)
师:到底哪种说法是正确的?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观察出纸的厚薄?
生:摸的。
师: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
生:看、按在桌面比较。
师:还有没有更准确的方法。
生:用尺子量。
师:怎么量纸的厚薄?(方法解决了下课后去量)
[评:在交流活动中,学生对纸的厚薄问题争议时:老师采用让学生举手表决的方式,使更多学生开始关注这两个学生争议的问题——到底哪张纸厚?卷入到怎么比较纸的厚薄这一活动中来,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
观察水教案篇3
单元教学目标: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二.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三.教学课时:本单元课时安排: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
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过程
片段??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观察水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树有常绿树和落叶树,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
2、认识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收集一些关于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捡落叶。
1、利用孩子们散步的时间,带领孩子们去捡落叶。
师:孩子们今天散步的时候,老师请你们在幼儿园捡到了很多的树叶,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捡到了多少的树叶,然后再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树叶,同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树叶。
师:你看到什么样的树叶,什么形状,什么颜色?
教室小结:刚刚老师请小朋友捡了很多树叶,发现有的树叶是黄色的,有的是……
二、集体交流自己观察的结果
1、师:现在冬天到了,这些树叶都是冬天里的树叶。我们发现树叶有什么变化吗?树上的叶子都掉了吗?教师小结:冬天里的树叶,有的树上的叶子变黄了,慢慢的掉下来,有些树的叶子还是绿绿的.。
2、冬天到了,为什么有些树的树叶掉了很多,有些树的叶子掉了很少,甚至不掉呢?(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有秩序地讨论)
三、了解几种常绿树和落叶树,知道它们的名称。
1、出示常绿树的图片,引导幼儿仔细看看,树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颜色是什么样的?这颗树叫什么名字呢?老师来告诉你们。
2、出示落叶树图片,小朋友再看看,这就是落叶树,它们的树叶是什么样的?颜色怎么样?
3、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看看这些树有什么区别?教师小结:常绿树的叶子是硬硬的、光滑的、厚厚的、有水分;表面有蜡质。落叶树的叶子是软软的、粗糙的、薄薄的、没有水分。迁移幼儿经验,说说还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有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吗?把你想到的告诉全班的小朋友好吗?老师再次出示一些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丰富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观察水教案篇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简单立体图形组合,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能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并且判断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学会辨认从不同方面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开关和相对位置。
教具学具: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出示球体和圆柱体平面图,让学生辨认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指名回答,并让学生对照实物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三、深入思考:
1、出示正方形,这是老师看到物体的一个面,同学们猜一猜这个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2、出示正方体、特殊的长方体、圆柱体加以验证。
3、现在我们不能根据这个图片判断它是什么图形,那需要增加什么条件呢?
三、巩固练习:
1、出示p39做一做图,则才是确定一个图片的形状,如果是两个以上的组合图形呢?能确定他们的形状吗?
师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2、p40第3题。
先独立思考,再指定学生回答,最后提供实物加以验证。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什么发现呢?
五、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课后小记:
由于有例1的教学做基础,本课我仅有10分钟不到的时间即完成了新授知识的教学,后面剩余大量时间都是让学生做练习。当完成39页做一做时,学生共出现以下六种结果:
1、球体、圆柱;
2、球体、正方体;
3、球体、长方体;
4、圆柱、圆柱;
5、圆柱、正方体;
6、圆柱、长方体。
可就在这时班里有一名学生(王志龙)指出圆锥也可以从上面看到圆形。虽然圆锥应该到六年级学生才正式学习,但在生活中他们早已对它不陌生,老师必须正确加以评价。我有些困惑:圆锥从上面看到底是圆形,还是圆形的中间还有一个点呢?
观察水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经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经历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物体的过程,,明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判断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前面、上面、左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难点:从观察的物体中抽象出平面图形。
学习过程: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1.观察图形,理解题意。
题中的物体是由4个小正方体拼摆成的,前后共两行,前面一行有3个小正方体,后面一行有1个小正方体。通过观察,辨认三个平面图形分别是小华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2.摆正方体,观察图形。
学生用学具照着书上图形操作,从不同方向观察,并且连线。
3.交流看法。
学生做完题以后,老师指名说说为什么这么连线。
4.教师根据书上图形,分析做题方法。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
1.分析第一个图形。
照着书上图形摆小正方体,分别画出从上面、从左面、从前面看到的图形。
2、分析第二个图形。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从上面看和从左面看到的正方形,忽略距离的远近,拉在同一个平面上。
3.分析第三个图形。
总结规律:从同一位置观察由相同个数的小正方体拼摆成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看一看。
从左面、右面、上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不同。
2.易错题分析。
让学生摆一摆,看一看。从左面和从前面看到的图形相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与左面、前面不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观察水教案篇7
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3)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4)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
熊猫玩具、汽车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0)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同时问:“低估是怎样猜出来的?”
(11)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12)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
(13)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三、应用拓展
找朋友。请小组每一个成员将自己的汽车玩具摆在桌上,再请每一个同学从自己所在的位置介绍自己所看到的汽车形状。教师同是时出示图片请学生判断。
四、评价小结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放许多多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出示卡片),所以在我们的眼睛里世界是多姿多彩的,而这里面有许多数学的.知识,因此我们应该热爱我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正面
侧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后面
课后反思
观察物体是课程标准新增加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同时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我认为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心理需求。
第二、重视观察方法的指导。
第三、采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察物体的结果。
第四、注意建立物体与视图间的联系。
观察水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读准生字、带读字的字音,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前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养蜂人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使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体会“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懂得幸福的生活来自劳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小诗,请大家一同来欣赏。
2、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养蜂人的文章。(板书:赶花)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自由读课文,初步感受一下赶花生活,并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字新词:你们看看,哪个字音最难读?指读,正音(帐篷:读准后鼻音,紫苜蓿花:蓿读轻声)——齐读
(2)刚才,经过初读课文,你们印象中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是怎样的?(板书:艰辛、诗情画意)——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读这两个词。
三、精读品味,入情入境
1、自学理解: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这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啊!请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选择艰辛或诗情画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重点句来谈谈自己的理解,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2、交流:体会养蜂人的艰辛(随学生的回答板书词语及读句子)
(1)出示句子:我们也和蜂儿一样,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天南海北,哪里花开就往哪里赶。
a、谈体会,朗读这句话。(板书:一年四季、天南海北、千里迢迢)
b、“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这两个词课文中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自由读,建议联系这张地图四人小组合作,来画一画路线图,说一说养蜂人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赶什么花。
c、交流,学生说,师课件演示路线。(点拨时间的说法)初春巴山蜀水油菜花春天关中平原油菜花初夏延安槐花夏天榆林紫苜蓿花盛夏吕梁山区荆条花
七八月——凉秋三边荞麦花
d、朗读: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据调查,估算,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的全程,相当于走一回二万五千里长征,多远的路程啊!指名介绍——师生对读(师读“时间”,生读“地点”及“花名”)
e、课外知识补充介绍:养蜂人这样天南海北地赶花,是像我们游人一样的游山玩水吗?
f、再读读句子。
(2)出示句子:我们养蜂人,逢年过节也难得和家人团聚。为啥来着?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惟恐误了花时。干上这路活,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a、说说自己的理解(板书:马不停蹄),特别是体会“只能人赶花,不能让花等人”。 △联系课文说理解。 △联系日常生活说理解。
b、有感情地朗读。
(3)情境说话:刚才,我们深入地走进课文,真切地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渐渐地,我们成了真正的养蜂人,下面请大家选择以下一个情境介绍自己艰辛的赶花生活,突出养蜂人的艰辛。
春雨蒙蒙的清明,我xxxx烈日炎炎的盛夏,我xxxxxxx寒风刺骨的隆冬,我xxxxxxx举家团聚的春节,我xxxxxx准备——全班交流
体会“诗情画意”。
(1)师生共同小结过渡:养蜂人为了赶花,一年四季极少在窝里停,马不停蹄的,天南海北地赶,生活是多么的(艰辛)啊!可他们明知苦不堪言,却又乐此不疲地去赶,那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又是充满(诗情画意)的。
(2)你能联系课外知识、文中句子来说说对充满“诗情画意”的理解吗?(板书:与花为伴、与蜂为友、酿造蜂蜜、酿造生活)
(3)有感情地朗读句子:然后,转回我们的家乡,那里的荆条花开得金光灿灿,采来的蜜也和金子一般。到七八月,又跑到三边一带,那边粉红的荞麦花开得很盛,蜂儿痛痛快快地采啊,直到凉秋——指读——点评——再指读——男女生比赛读。
(4)欣赏图片,再次感受养蜂人诗情画意的生活。
边播放,边配乐小结:你看,这是雪白的槐花,这是紫色的苜蓿花,哇!油菜花一片金黄,荞麦花粉红一片,红艳艳的樱花开满了枝红。同学们,养蜂人每日置身于绚丽的花海中,终年沉浸在馥郁的芳香里,这样的生活能不充满诗情画意吗?况且,养蜂人与可爱、勤劳的小蜜蜂为友,他们同舟共济,共同酿造出甜蜜的蜂蜜,酿造出巨大的财富,酿造出幸福的生活,你能说他们的生活不充满诗情画意吗?
(5)再读句子。
三、小结多层次读句子
原来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同学们,感受了养蜂人的生活之后,我们恍然大悟。(出示句子)齐读。面对着养蜂人的生活,我们也惊讶不已。(齐读)走进养蜂人的生活,我们更是赞叹不已。(齐读)
四、总结课文,拓展升华
1、谈收获——读格??
2、这节课,我们走进养蜂人的赶花生活,深深地体会到了养蜂人的生活是那么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那蜜蜂的赶花生活又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板书:
千里迢迢一年四季艰辛
天南海北马不停蹄赶花?——!与花为伴酿造蜂蜜
诗情画意
与蜂为友酿造生活四、齐读最后一小节:教师:寒来暑往,冬去春来,养蜂人每天干的是同一件单调而又极其平凡的事,但他们乐在其中,你看,当养蜂人说完话之后,又弯腰走进了帐篷,扛起一卷油布朝林子深处走去。
附:补充材料一:
蜜蜂酿蜜的保质期有3000年。
以30000只蜜蜂计算,酿蜜2个月能储存20公斤的蜂蜜。
补充材料二:
蜂窝
冬天,北风呼呼吹,大雪纷纷飞。蜜蜂一家,不再像春天那样忙忙碌碌地采蜜了,它们把蜂窝的门和窗子全给糊上。这样冷风吹不进,蜂窝里保持一定的温度,蜜蜂们就不会受冻啦。
一群蜜蜂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的。但是,小蜜蜂还是说:“妈妈,我冷呀!”蜜蜂妈妈就给小蜜蜂吃蜜:“孩子,吃些蜜,给身体增加一点热量!”
瞧,许许多多蜜蜂围住蜂王,挤成一团,真是里三层,外三层,大家都在用力地挤。小蜜蜂也挤得挺起劲的。
蜜蜂们挤呀挤,那挤在外层的蜜蜂,没有挤在里层的蜜蜂来得暖和,蜜蜂们就互相调换着取暖。大家换来换去,不停地活动,就好像运动员一样,谁也不觉得冷啦!
冬天,天寒地冻,树木都落叶了。蜜蜂一家挤在一起,暖暖和和、热热闹闹,开开心心地过冬啦!
观察水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
★ 校车教案优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