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清晰目标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与重点,设计与时俱进的教案内容,能够让学生保持对新知识的渴求,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沙漠中的绿洲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向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的第二、三段,一是耳闻,二是目睹,间接描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魅力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配合进行写对话练习。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视野有限,对于阿联酋这个国家不是很了解,对于那种冲破难关,在沙漠中艰难建造绿洲的决心与斗志很难有深切体会,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置情景,配合朗读让学生体会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存环境的壮举。
教学难点:
体会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学会直接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利用课文插图导入
1.出示沙漠图,你看到了什么?
出示“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相机板书白茫茫沙漠)
那里(引读)出示“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加红“不毛之地”,提问:什么叫做不毛之地?
2.出示绿洲图,同学们,这又是什么?
出示: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学生齐读)(理解星罗棋布)
这个图给你什么感觉?(很美)美在哪里呢?
(出示第二小节)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谁能读出它的美,指名朗读相机点评。)(相机板书绿树鲜花绿洲)
3.冲突:你能想象,这么美的景色是出自白茫茫的沙漠之中吗?这样的奇迹是怎么创造的?
第二板块:重点理解体会绿洲的来之不易
1.快速浏览课文,你从哪些段落中找到了答案?指名交流。(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2.教学第三小节
(1)这段文字其实就写了一句话,你看出来是哪一句了吗?指名说。(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培育一棵树,他们需要付出那些代价呢?(指名说)
(2)出示文字: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
哦,原来在这个原来是沙漠的不毛之地培植一棵树需要话费这么大的代价啊!
他们需要引读并出示: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句子比较: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
第一句三个买来,是否重复、啰嗦。哪句更好?(重复出现“买来”能让我们体会到,在阿联酋要种植花草树木代价很大,感觉什么都是买来的;)
第二句:“挖去”“填上”“埋下”加红,这三个词用得很准确,谁能读好它,说说你的感受?
第三句:“纵横交错”理解(你见到什么东西是纵横交错的?)
(3)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在沙漠中培植树木要花这么大的代价,难怪当地人说(引读)
出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呢,
可是这话要是跟你们的爸爸妈妈说,他们未必会相信,你能根据老师给的提示语,让爸爸妈妈也相信这是真的吗?
出示填空练习复述。
他们从国外买来_______,买来_______,买来___________。他们又把________挖去,填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在土中埋下_______________。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三买来,三动词加红,复述后指名读,读出代价之大)
阿拉伯朋友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的代价培植花草树木?引读“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第三板块:阿联酋人民如何呵护绿洲
1.在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如此美丽的绿洲,除了国家的大力培植花草树木,你还能找到其他原因吗?指名说(还有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这些花草树木。)是的,课文的4-6自然段就为了描述了作者亲眼所见的“精心侍弄”的一幕。
2.学生自读课文4-6段,从四五六小节中你感受到什么?(对花草树木的呵护,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般疼爱有加……)(指名说)
出示“不,不!”园林工人暑期一个手指连连摇着,又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功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练习朗读,读出这样的感受。(左右两大组比赛)
第二组比赛前,老师给点小提示:可以做动作,注意“高兴地笑了”,霎时这一句要读出刹那间的突然以及洗尽灰尘的舒适,三个“更”要注意强调,层层递进。
齐读。
是啊,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引读最后一段
第四板块:学习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1.学到这里,课文为我们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营造绿洲的壮举,从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其实在课文第三段,已经很详细地描述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花大量笔墨来写四五六小节呢?
2.我们来看,第三小节的开头是这样写的“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句话告诉我们,作者这段话的信息内容是从何而来的——耳闻(板书);第四、五六小节的内容呢?出示:那天清晨,我们在迪拜最大的中心公园漫步,正巧碰见……
目睹(板书)耳闻是一种间接描写,那么目睹就是一种——直接描写,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把这两种描写结合在一起写就会让我们的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说服力。
让我们小试牛刀一下吧
出示小练笔:常听别人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身临其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版块:(作业)机动时间——交流阿联酋人民的其他壮举,最高的塔,室内滑雪场……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白茫茫沙漠
绿树鲜花绿洲
耳闻+目睹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纵横交错、适宜造句。
4.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沙漠的图片。
哪些同学了解沙漠?谁能说说沙漠的特点?
2.板书课题:7、沙漠中的绿洲
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既然沙漠是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为什么会有绿洲呢?)
二、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教师范读课文。读后讨论:听读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2.自读课文。
(1)幻灯出示自读要求。
①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注意读准每个生字的'字音。
②自由练读从课文中画出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③注意读顺长句子,难读的地方可标上着重号。
④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2)学生按照要求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①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指读小黑板上的生字。
提醒注意下列生字的读音:
②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抽读词语卡片。
指名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③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加字、不减字、不破词破句。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下列句子重点指导:
在这白茫茫的沙漠中,有着星罗棋布的绿洲那是城市。
地上没有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④检查自然段段意,了解情况。
指名说说各个自然段的意思。
三、指导写字
夸、劣、宜是上下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长。
价、漂、侍是左右结构的字,不要写得太宽。
良要居中写。
四、作业
1.描红。在习字册中描红、仿影。
2.抄写词语。(文后练习3)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篇3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继续我们的阿联酋之旅。居住在阿联酋的阿拉伯人都相信天使,可天使并没有给他们厚待,而是给了他们一片“不毛之地”。(出示第一句,齐读)
2.但阿联酋人却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太多奇迹,他们建设了世界上最高的塔——迪拜塔;建造了世界上最豪华的宾馆——七星级宾馆;他们还在沙漠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三大室内滑雪场……这一切似乎都不可能,但都发生了。然而阿联酋人创造的最大奇迹都不是这些,而是他们在沙漠里建造了绿洲。(出示第二句话,齐读)
3. 这样的绿洲多不多,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 谈话:迪拜就是这众多绿洲中的一个,看图,谁能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柏油马路四通八达,各式车辆川流不息,摩天大楼鳞次栉比。与之相伴的还有绿树成阴,鲜花夹道,芳草成坪,好一个一个生机勃勃的都市。
2.在众多景物中,本文作者只选取了什么来表现迪拜风采呢?让我们齐读第二段,找出最能表现迪拜风采的词。学生回答后学生板书:绿树成阴,鲜花遍地
3.过去可不是这个样子,看图,说说那时的迪拜是个什么样子。(学生回答)课文是怎么介绍的呢?引读第三段中句子,相机理解“不毛之地”。(板书:不毛之地)
4.让不毛之地上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容易吗?阿拉伯朋友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引读第三段第一句话。教师相机板书:花大代价。什么叫代价?(估计学生会回答指钱)
5.到底需要多少钱呢?引读第二句。
6.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十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
7.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用书上的句子告诉我吗? (生读3节中的话。)
这段话中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再读一读,你们能感受到什么?
8。我们来齐读一下写迪拜人民怎样花大代价的句子。
9、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10、看迪拜人民为此做了那么多工作,不仅花了钱,其实更多的还花了——精力,真是用心良苦。所以呀,“代价”这个词不光有花钱的意思,还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耗费的精力。(再读“阿拉伯朋友——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
11、过渡:是什么让人们有这么大的决心去建设这样的绿洲呢?
引导认识: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指导学生用“自豪”的语气读好“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这句。
12.也正是因为这样,在迪拜,我们看到――引读“地上没有一片……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三、学习第4、5、6、7自然段。
1、过渡:迪拜人民花大代价让不毛之地种上了植物,要让它们长得好长得美还需做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4—7自然段,看看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精心侍弄
2、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你最想干什么?
3、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4、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笔。
1. 阿拉伯朋友说:“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联酋人民不惜一切代价改造环境,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创设了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2. 出示一组“迪拜”街头的照片,让学生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介绍
3. 交流。
4. 总结:生活在沙漠的人们,他们竭尽全力的想把沙漠改造成绿洲;生活在绿洲的我们,有时却无知地把绿洲改造成沙漠。不要要等到悲剧发生的那一天,我们才从梦中惊醒——我们的绿色家园呢?让我们记住阿拉伯朋友的话吧:“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齐读)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篇4
?沙漠中的绿洲》教学实录之??
师:课前课文读几遍了?
生1:八遍。
师:了不起!
生2(迫不及待):十二遍!
师:真不简单!(小声地)课前,课文老师只读了一遍。(生笑)课文同学们读了那么多遍,知道的一定比老师多,这节课愿意做我的老师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愿意。
师:不愿意就算!
生(声音响亮地):愿意!
师:做老师的老师,有信心吗?
生(声音不太响亮):有。
师:信心不足。
生(声音响亮地):有!
(微笑地以“书读几遍了”一个轻松的话题,与学生拉家常似的导入新课,有利于学生心理放松,为学习新知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读书成果并不只以“真不简单”一句表扬结束,而让学生做本节课的小老师,使学生明确本节课主要是向老师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这一要求激起所有学生的表现欲,激发了他们读书的兴趣。)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轻声读课文2——6节。边读边想象: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阿联酋旅行过的人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
师:老师发现乔羽同学就很会读书,她一边读一边还划着什么写着什么。
(通过榜样,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既表扬了会读书的同学,又潜移默化地教给了其他学生读书方法。)
(其余生有所悟,边读书边动笔。)
师:谁来说说老师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1:老师不知道在阿联酋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
师(出示“阿联酋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老师粗略地计算一下,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孩子至少需要两万元。照这样算,建造一个中心公园需要多少钱呢?(彩图出示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下面大家一起来算一下,我数树,大家计算钱。
师:一棵。
生:两万。
师;两棵。
生:四万。
师;三棵。
生:六万。
师:四棵。
生:八万。
师:五棵。
生:十万。
……
师;大家看,中心公园中的树还有很多。你估计一下建造这座公园需要多少钱?
生1:一百五十万!
师:才七十五棵树。
生2:二百五十万!
师:才一百二十五棵树。
生3(鼓足气):一千万!
生4:一亿美元!
(引导学生通过数树算钱,将“培育一棵树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具体化,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使教学富有情趣。)
师:需要这么多钱,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老师就不信,建造一个公园需要这么多钱,都花什么地方去了?能告诉我吗?
(生再次读2节。)
生: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
师:什么?泥土也要买?
生:因为土是咸的。
师:水也要买?
生:水也是咸的。
师:原来如此,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都需要花钱买来。
生: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
师:什么,挖沙石也要钱?
生:工钱。
师:老师有点相信了。
生:他们还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
师:一根自来水管值不了多少钱。
生:是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
师:你来在黑板上画给老师看一看。
(生在黑板上画数不清的交错的“水管”)
师:原来那么多的水管,老师现在相信了。
(通过画画,理解“纵横交错”,加深学生对自来水管多的认识。)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半信半疑。
(另一生读)
师:老师相信了。老师觉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的句号可以改一下。
(生试读后,争先恐后举起了手。)
生:句号可以改成感叹号。
师:为什么?
生1:建一个公园需要花很多钱!
生2:建造一个公园是多么得不容易!
师:读一读。
(生大声读)
师:老师知道了,你没有吹牛。
(《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而不应枯燥乏味地讲解。)
请再把三节读一读,告诉老师,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1:热爱生命。
生2:爱护生存环境。
生3:吃苦耐劳。
师:像老师这样课文只读了一遍,又没有去过阿联酋的人还会不知道些什么?
生:不知道没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
师:你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吱唔说不出。)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二节,谁能知道他想告诉老师什么?
(生自由读二节。)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生2:迪拜很美。
师:能通过读告诉老师吗?
(生自由读二节。)
生1:读2节。
师:迪拜很干净!
生2:读2节。
师:迪拜不但很干净,而且很美。
师:像老师这样还会不知道什么?
生: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很精心。
师:从哪儿看的出?
(生读6节。)
(师出示6节,生自由读6节。)
师;现在大家就是阿联酋迪拜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小花、小树,请你们闭上眼睛……“忽——忽——”一阵阵风刮过,沙漠中黄沙漫天飞舞,刮得人睁不开眼睛。就连中心公园中的小草呀、小花呀、小树呀的脸上、身子上都落满了一层尘土……这时,你们有何感受?
生:很沉重。
生:很不舒服。
师:你最想干什么?
生(齐答):洗澡!
师:好,老师就满足你们的心愿……老师就是园林工人,从路边一个大箱子里拉出一根大皮管。“哗——哗——”,霎时间,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小草呀、小树呀、小花呀(边说边指着孩子们)脸上的、身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这时,小草更绿了、小树更翠了、小花更艳了,他们在阳光下露出了笑脸……这时,你们心里有何感受?
生1:不在沉重了。
生2:很舒服。
师:想对园林工人说些什么吗?
生1:谢谢你园林工人,帮我洗干净了身上的泥土。
师: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生2:谢谢你对我们的关心。
师:我们花了这么大的代价,你们健康成长是我们的希望。
师:能通过读6节,把你们内心的感受告诉我们吗?
(生自由练读。)
生1读6节。
师:老师听出来了,洗过澡后很舒服。
生2读6节。
师:刚才洗得不是很干净,坐下去再读一读。
(语言描述再现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描述的空间,充分触摸语言。通过角色情境,加深阿联酋人民像孩子一样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的情感体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读一遍,边读边体会:阿联酋人民哪一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生自由读全文。)
生:阿联酋人民热爱生活,他们不惜花很大的代价种植花草树木。
生: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
师: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
生:也很爱护。
师:从哪儿看出的?
生:给小花浇水。
师:有没有不爱护花草树木的?
生:有。
师;从哪儿看出?
生:有的同学走草坪。
生:有的同学攀小树。
师:怎么办呢?
生:让他们的老师也给他们上《沙漠中的绿洲》这课。
师:这个办法不太可行。
生:学校用广播通知。
师:这个办法不错。
生:在花园中、草坪里竖一个个小木牌。
师:这个办法很好,可是上面写些什么呢?
生:禁止走草坪!
师:这样的话,同学们读了不舒服。
师:老师这儿征集了几句话,同学们读一读。
(出示: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草宝宝渴望回到春妈妈的怀抱。饶了我吧,请别再折腾我了!——小水杉
咦,太阳公公在哪儿,我怎么看不见——光秃秃的冬青树)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1:好痛呀,别再拽我的长发了!——垂柳姑娘
生2:请别再踩我了,再踩,我就成浆糊了!——小草
生3:我愿为你送去一片绿荫。——小梧桐
师:课后愿意把自己想的写下来吗?
生:愿意。
师:下课!
(《新课标》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综观这一环节的教学,“阿联酋人民很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同学们呢?”使学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编者意图、文本的价值取向。“小木版上写些什么?”激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内心需要。这一切在潜移默化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品读课文,感悟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
2、让学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体会阿联酋人民侍弄花草树木的精心,体会对他们的敬佩和赞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
二、说说“沙漠”感受恶劣、“绿洲”感受美好
1、教师:
▲“沙漠”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无边无际、全是沙子、缺乏水分、环境恶劣……)
▲“绿洲”在你的想象中又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
(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空气清新……)
2、课文中的“沙漠”指哪儿?(阿联酋)课文中的“绿洲”指什么呢?(阿联酋的城市)
教师:请你自己读读课文,文中的“沙漠”是怎样的情景?“绿洲”又是怎样的情景?圈圈画画有关的句子或词语。
3、学生自己读全文,圈画相关词句。
3、交流“沙漠:课文中的“沙漠”是怎样的情景?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
白茫茫一片
地上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教师相机板书:恶劣、不毛之地
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不毛之地……咸而板结
环境十分恶劣
(2)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环境的恶劣)
(3)指导读好句子,用朗读体现出环境的恶劣
出示句子:a、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不是白雪,而是沙漠。
出示句子:b、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象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
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4、交流说说“绿洲”(第二自然段)
看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感受环境的`美好)
指导朗读,用朗读体现环境的美。
指名读—指名读—齐读
教师过渡::阿联酋人民是怎样在这环境恶劣的沙漠中建设绿洲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感悟壮举。
1、学生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用线划出他们是怎么做的句子?
2、交流出示句子:“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根部。”
(1)再好好地读读这两段文字,你有什么体会?(抓住关键的词语来体会体会)
(2)交流体会:
引导学生体会到:困难是巨大的;代价是巨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培育一棵书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但阿联酋人民不怕困难,建设绿洲的决心是坚定的;他们通过艰辛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教师:是啊,阿联酋人们真了不起,他们不怕困难,用巨大的代价和艰辛的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让我们读好这一段文字,读出你敬佩之情。
齐读出示的文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感悟阿联酋人民怎样侍弄花草
1、自己读4、5、6自然段,谈谈你有什么感受?
2、交流出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
引导学生理解“侍弄”?
3、再读课文,你从哪里体会到他们像爱护孩子一样爱护花草树木。圈圈画画词、句。
4、指导读好句子。
五、总结课文。
1、阿联酋人民为什么那样爱护花草树木?
▲因为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
——一位阿拉伯朋友
教师:那么,在阿联酋,仅仅只有迪拜这样一个城市绿洲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星罗棋布)
2、阿联酋人民在沙漠中创造了奇迹!
所以,后来,20xx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居住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中国的广州、周庄也获得了此奖项)
3、课文学到这儿,我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感想,有许多话想要说。你想对阿联酋人民、对自己、对同学、对那些破坏环境的人……你想对谁说,说些什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板书设计:
沙漠中的绿洲
不毛之地绿树成阴
咸而板结鲜花遍地
环境恶劣良好环境
花大代价
精心侍弄
沙漠中的绿洲教案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