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如实地呈现事实,才能保证事迹材料的可信度,一篇有效的事迹材料能够产生弘扬正气,评选先进的用途,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先进宣传事迹材料6篇,供大家参考。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1
李雨桐,女,蒙古族,20__年07月出生,少先队员,赤峰市锦山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
7岁时曾有一次跟着妈妈下乡,进到了一户贫困低保户。低矮黑暗的房舍,破旧不堪的且屈指可数的家具,让她内心受到了触动。她悄悄地问妈妈:这个家里边为什么会这么破?当看到房间一角趴在小凳子上写作业的小朋友时,她就央求妈妈:用我压岁钱给他买张学习桌吧。从此她明白,同样都是小宝宝,却有很多生活困难的小朋友。善良的雨桐经常问到妈妈,怎样才能帮助那些小朋友。每到换季的`时候她都会整理出自己穿小的衣服、图书等捐给困难家庭的小朋友。在家通过干家务的方式挣些零花钱,她总也舍不得花,但一说要给捐助的小朋友买学具,她肯定不吝啬助人为乐。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爱上了公益志愿者的身份。20__年7月,北京西城区律师协会结对帮扶锦山五小60名贫困学生,当得知需要小志愿者时,她立即毛遂自荐。炎炎夏日下,小雨桐带着北京律师走街串巷,入户了解受助小朋友的家庭情况。一天下来,她自己都说从来没走过这么多路,但她没有说累。在这次活动中,她第一次懂得了志愿者无偿贡献时间和精力服务社会与他人的含义,也从西城区律师协会捐赠人叔叔阿姨身上学到了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方式。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2
2011年11月从部队转业至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处工作。担任学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目前任学生处副处长。
16年的军旅生活培养了许峰对党对国家的无限深情,他也一直将“有思想、有温度、有情怀”作为从事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特别注重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工作。他曾多次带领学院资助专项辅导员,远赴宁夏、新疆、贵州等地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2018年,许峰提出了“资助前置”计划,在新生入学前就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将“绿色通道”向前延伸一公里。很多在入学前就得到学校资助的学生对学校的情感非常强烈,培养了他们爱校、感恩的意识。为保证资助对象认定精准,他带领资助团队独立研发出8大项、22小项的北京工商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身份认定指标体系,并在2018年底转化为信息系统应用于实际工作。另外,他还多方筹措资金,让贫困学子有了到牛津出国培训的机会。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3
在从事学生资助工作5年来,他始终以昂扬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赢得了领导、同事、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可以说在学生资助工作中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同时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其先进进事迹如下:
一、 热爱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养
学生资助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政策,要做好这一项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每年上级下达学生资助任务后,庞珍坠同志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利用闲暇时间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深刻领会政策精神,做到心中有数,克服人手少、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加班加点,领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资助工作。同时,以召开学生会、家长座谈会、发放宣传材料、宣讲咨询等形式,进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教育。另外在各村街道进行资助政策的张贴工作,并做好政策宜传工作,使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档案管理规范,信息管理数据准确
日常工作中,他严格按照区局文件要求,对档案分门别类,规范管理。同时按要求填报资助系统数据,加强了资助工作的后期管理,使得数据的使用更加的快捷,档案的保存更加的完整。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工作,以上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他一手完成的。目前我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资助工作体系,并高效运作着。
三、深入细致开展学生资助工作
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多种方式尽力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1.成立东王明德小学学生贫困认定领导小组。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先由班级内部成立评议小组进行班级内部评议,将评议结果上报东王明德小学学生贫困认定领导小组进行复议,然后进行公示,无异议后上报上级单位。
2.利用假期进行了贫困生走访。在假期开展贫困生家庭走访工作,在结合我校贫困生情况的基础上,对困难生进行了走访,此次走访活动为今后进一步提高我校贫困生帮扶工作水平、完善资助工作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
3.庞珍坠同志经常深入班级,了解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积极为学生的成才创造条件。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国家的资助政策;深入的调研,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为资助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校王璐,董改梅家庭特别困难,他利用工作之余联系社会热心人士为其送来衣物等生活用品,受到群众广泛好评。
东王明德小学的资助工作开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从管理和制度上都是相当完善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庞珍坠同志在工作中不断奋斗、进取是分不开的。如今他仍然在这平凡的工作岗位默默地奉献着辛勤的汗水,为陈仓区教育事业抛洒自己的一腔热血。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4
他是一个来自贫苦农村家庭的阳光大男孩,他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执著的追求,他怀着远大的理想锐意进取,他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拼搏向上。他是依靠学校的助学贷款完成三年专科学业的,大学期间,他担任多项学生工作,院学生会主席、系学生会主席。
他,就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11级学生马转坤,来自山东省偏远的地区一个小村庄,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年均收入微薄。2011年秋天,当他收到威海职业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时,一年五千多的学费使原本拮据的家庭显得十分艰难。可就是这样,父母还是想尽办法,再次给马转坤借来了上大学的路费和开学时的一点生活费。
入学后,他没有因为家庭贫困而自卑,认真学习,认真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大二进入院学生会并担任主席,“进大学之前,我就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他淡淡地说。但又有谁知道,在那一个学期,他花了足足4个月的时间忙于工作呢?可马转坤仍旧乐观对待:“学生干部虽然苦和累,可很能锻炼人。在做学生干部的岁月里,我的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还掌握了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以便在将来更快、更好的适应社会。”
由于家庭贫困,马转坤在学校从事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同时还在校外兼职多个工作。 “我曾做了班级助理,有一定的收入,同时对贫困生来说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个职位让我更多的接触老师和同学,比一般人先走了几步。”大一、大二暑假,他从事了一些社会上的促销工作,尽管吃过亏,但还是增长了不少见识。
马转坤大二、大三时的综合素质考评均名列第一;被评为“威职校园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三年间他还多次获得“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校优秀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他深信: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大大小小的困难。只有正视生活中的困难,并竭尽全力战胜它们,才能做无愧于生活的强者!
三年洗礼,马转坤觉得,大学就是人生的一个课堂,在这个课堂上我们都要慢慢的长大成人,这个过程非常艰辛,只要不迷失自己的人生航向,终究会驶向彼岸的。
一路走来,让他坚定,迎难而上、自强不息就是他最真实的风采。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5
余梦,女,今年十一岁,就读于绥阳县育红小学,四(3)班副班长。余梦同学品学兼优、多才多艺,活泼可爱,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音乐艺术方面特长突出,四年来连续多次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班干部”。
一、勤奋刻苦,是同学的`好榜样
学习上,她始终以勤奋刻苦、谦虚好学的态度来对待。她在学习上有着一套很好的方法,坚持课前认真预习,课中专心听讲、做好笔记,课后认真复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她辛勤的付出得到了回报,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成为了同学们学习的好榜样。
二、聪明能干,是老师的好帮手
作为一名班干部,她处处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校纪校规,发挥了示范表率作用。老师不在时,他主动维护好班级的纪律,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敢于及时劝阻,并能每天坚持主动安排好全班的值日工作,督促值日生完成打扫任务。她团结同学,热心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在同学中,她就像是一名懂事的“小大人”,老师、同学对她都给予了高度信任,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三、奉献爱心,是一个感恩的好孩子
由于家庭原因,父亲早亡,自己是一个受人资助的孩子,所以她总报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社会,回报身边的的人,只要学校有公益活动,都积极参加,只要学校组织捐赠活动,好都毫不犹豫把自己平时节约的钱捐赠出去,在一次班里的一位同学患重病,她把节约了很久的50元钱全部捐赠,平时班上只要有同学需要帮助,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她都乐意细心帮助;在生活中,他也是一他懂得感恩的人,对身边的人,对老师,她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特别是老师,他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对待。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篇6
做人“傻一点儿”是我对自己的要求。也因为如此,我的生活过得格外快乐而真实!
该市第三中学八年级一班的曹娜懂事热情、乐于助人。父母由于忙于生意经常不在家,照顾爷爷奶奶成为小曹娜的一种责任。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药,不离左右。每当看到左邻右舍的长辈有了困难,她总是热心相助。曹娜从雷锋小学毕业,现在又就读于以“雷锋中学”命名的市三中,雷锋精神深深影响着她,她希望自己能做一个雷锋的传人,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人。
2010年的一天,在放学路上,曹娜在十字路口看到白新恒老人扶着轮椅艰难地挪动前行。因为绿灯马上就要变成红灯,老人虽然着急但是两条腿却不听使唤,过往的车辆不停地按着喇叭。曹娜快速跑到老人身边,让老人坐到轮椅上,把他推过了马路,并送回了家。
看到老人简陋的家,善良的曹娜心里很不是滋味,她暗下决心,要多来陪伴白爷爷,让他不再孤单。在她的带动下,全班同学一起照顾白爷爷,女生打扫卫生、洗衣服,男生打扫房间、办杂货;刮风下雨时,他们来看爷爷的房顶是不是漏雨;节假日时,他们给爷爷包饺子,让他享受家庭的乐趣……
鹿泉市大河镇一中的许欢欢是2006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之一,小小的她早早地承担起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也让她早早地学会了自立和自强。
许欢欢的父亲已经71岁了,母亲瘫痪在床,从很小的时候起她就帮父亲做饭、照顾母亲。在学校,许欢欢认真学习,争取课上就学会、理解,“这样下课后,我就可以多陪闷了一天的妈妈散心。”
上初中后,父亲的身体更差了,几乎是靠药物维持。许欢欢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为了不影响学习,每天的早读与午读,许欢欢都在家里抽时间学习,到了学校再向同学询问有关内容。就这样,她依然保持着优异的学习成绩,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像许欢欢一样,裕华区大马小学六年级学生张幸幸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奶奶辛苦把我养大,我要孝敬奶奶!”爸爸是个盲人,照顾幸幸、照顾这个家都要靠奶奶。幸幸长大了,奶奶的身体却越来越弱。平日里她帮奶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帮爸爸洗衣做饭;奶奶生病了,她端水送药,精心照顾。
去年春天,奶奶不幸出了车祸,年仅10岁的幸幸承担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她悉心照顾奶奶,每天端汤倒水、喂药喂饭。为了帮奶奶练习走路,瘦弱的她常常要使出浑身的力气才能把奶奶从轮椅上扶起来,再小心翼翼地拉着奶奶走路……幸幸孝顺奶奶、照顾爸爸的行为感染着身边的人,他们都说,小小的孩子能做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因为这种孝心发自于内心,是中华民族传承延续的一种高尚情感。
先进宣传事迹材料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