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撰写事迹材料的时候一定要强调思路清晰,认真写事迹材料是能突出人物为众人树立的楷模形象,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精神人物事迹5篇,供大家参考。
精神人物事迹篇1
施品芳在加工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气密试验接头。这一个零件他足足做了两个多小时。背靠车床,一身工装。凝神专一,技近乎道。任何一个工业时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工匠精神并不是个新词,在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正是因为工匠的坚持专注,正是因为对产品完美形态的不断追求,才最终生产出举世闻名的精品。无论瑞士手表、军刀,还是日本的家用电器,德国的汽车,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统计,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这些长寿企业的出现绝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称作“职人”,而“职人精神”也贯穿到各行各业。最近几年,大卫·贾柏所拍摄的纪录片《寿司之神》风靡网络,讲的就是东京银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寿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这位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大厨,终其一生都在捏寿司,始终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们。
“你必须爱你的工作,千万不要有怨言,你必须穷尽一生磨练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必须首先学会拧毛巾,直到完全学会了拧毛巾,才能碰鱼,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开始学煎蛋。正是这看上去极其严苛的标准,才让这家店誉满天下,“米其林指南”为其打了三颗星,意味着这个餐厅“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
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确保了这个国家始终有着最优秀的工匠。作为制造业强国,德国始终坚持“双元制”的职业教育体系,在小学生小学4年毕业之后进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许多学生进入通往职业教育方向的中学,最后经过职业培训后就业,或者进入高等院校——应用科学大学深造。德国政府还规定,德国企业有义务提供职业教育的培训岗位,这确保了学生可以有机会跟着有经验的技师学习一手实用知识和技术。
与此同时,在德国工程师是非常受尊敬的职业,也有着不菲的收入,这激励了更多人选择这样的职业。工匠精神贯穿在大企业和各类中小企业中,以质量为生命,以质量赢得声誉,不断打造质量最高的产品,而不是追求所谓的“物美价廉”。
在瑞士,制表商对每个零件、每道工序、每块手表都以一丝不苟的完美主义精神打造。这个没有独特资源的国家,如今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观察者认为,工匠精神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对机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几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场。据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达七八百个,即使是顶级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个。
实际上,中国历史上,有过对“工匠精神”的绝佳比喻。
?庄子》中记载了一个“庖丁解牛”的故事。一个叫丁的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都合乎乐曲的节拍。
传说当然只是传说,但这背后对于技术精益求精的追求,却是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一笔精神财富。在璀璨的中国文明中,无数巧夺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们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的产物。这样的追求,曾一度在对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过程中,被人们忽视过。如今,这精神正在重新焕发生机。
沈凤斌同志自2001年退役后被安置到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工作。见证了博物馆由建址到发展为今天将自然科学和人文景观紧密结合的综合博物馆的发展过程。
一、精益求精,用行动履行工匠精神实现自身价值。
沈凤斌同志刚到恐龙馆工作时,恐龙博物馆还在建设当中,化石也是嘉荫的文化部门转交的,仅仅有40余块。为了扩大馆藏,2004年县恐龙馆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恐龙化石抢救性挖掘工作。沈凤斌同志克服了选址困难、工具不足、道路不通等种种不利因素,挖到了一对连在一起的尾椎骨化石,这是他第一次亲手挖掘出来的完整的恐龙化石。自此以后沈凤斌就和恐龙结下了不解之缘。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十年如一日,沈凤斌同志把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自工作后参加了多次古生物化石发掘工作,发掘面积共计千余平方米,出土化石千余块并出土了很多研究价值较高的古生物化石。沈凤斌同志还在魏正一教授带领下,学习了翻模、制模组架等技术,组成了嘉荫县神州恐龙博物馆第一座恐龙化石骨架(子母龙骨架)的修复组架工作。弥补了恐龙馆内没有恐龙骨架只有恐龙化石的遗憾,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地球霸主的感觉。增加了游玩的趣味性,也坐实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名号。目前县恐龙馆展出的鸭嘴龙母子二龙,伊春市地质博物馆的恐龙化石骨架、披毛犀、猛犸象都是沈凤斌同志的作品。
二、宣扬恐龙文化,助力嘉荫旅游发展。
沈凤斌同志曾多次配合中央电视台、香港翡翠台等录制节目为打造中国第一龙乡这个品牌贡献自己的力量。2018年有幸以“化石修复师”的身份参加了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录制,节目一经播出,就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和关注,在一定程度上打响了嘉荫的知名度,让全国的人们知道了在祖国的最北边有一个边陲小镇它出土了中国第一具恐龙骨架。节目的播出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探寻神秘的恐龙遗迹带动了我县的旅游发展。2020年沈凤斌同志在县政府和工会的帮助下成立了沈凤斌劳模创新工作室,在新浪微博、嘉荫县委宣传部举办的“穿越白垩纪·奇幻恐龙乡——2020年嘉荫县夏日研学营”中为来自省内的31名青少年讲解恐龙文化。让孩子们感受了亿万年前封存的远古奇观,了解形态各异、属种不同的恐龙雕塑,一起走进神秘的侏罗纪世界。一个多小时的科普之旅,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了恐龙的种类、习性等知识,感受到了“中国第一龙乡”的别样魅力。
三、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沈凤斌同志一转眼已经做了20年的化石“工匠”,他的努力被大家看在眼里。沈凤斌同志先后入选了拔尖人才和专门人才,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并获得了龙乡工匠、古生物化石发掘和修复及保护领域“伊春第一人”、省龙江工匠、市五一劳动奖章、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誉加身,他却坚持砥砺前行,无时无刻都在用“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工匠精神指引自己,明确志向,安心学习,增长才干,坚定不移地走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恐龙化石保护规划之路,并以此为契机提升当地的旅游、文化产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工匠精神让化石发掘和修复在伊春大放异彩、再创辉煌!
边道林同志2003年进入省农业科学院农村能源研究所工作,2014年1月任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多年来,该同志始终坚定自身政治信仰、明确奋斗目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党纪党规和院内各项规章制度。他以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始终奋斗在科研管理工作第一线。由于岗位性质,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保密文件、掌握院党组会议核心内容,他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忠诚和担当,严格遵守各项政治纪律,保守各项工作秘密,做到不该说的不说,不该做的不做。并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常态下政务工作的各项新要求,不断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边道林同志始终怀揣匠心,坚持匠风,打磨匠艺,在工作中勤奋钻研、精益求精、守正创新。在公文运转、督查督办、档案保密、印信使用和会议服务等管理工作上,多年如一日,始终做到工作程序严谨,效率高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获得了广大同事及其他处室的一致好评。他一直以勤奋、团结、协作、严谨的工作态度,对以院名义发出的行政公文,严把办文程序、格式、文字等环节,确保了全院公文的准确、规范和严谨。建立健全了督查督办制度,并结合工作实际,对全院重点工作进行了跟踪督办。进一步规范了审批、登记等印章使用流程,有效杜绝了“空头章”“未批用章”等现象的出现。认真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各项工作部署,加强宣传学习教育。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建立健全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对全院办公一体化系统中的档案管理系统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在全院开展了清查追收可能遗落或沉积的应归档文件工作。
边道林同志始终将“做好每一个细节”作为自己工作的标准。主动挑重担、做难事,凡事冲锋在前,勇于在事上磨、苦中练。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做好各项工作,经常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在处理日常繁杂工作中,认真思考,抓大事不放,抓小事不忘,做到上情下达、内外有别,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精神人物事迹篇2
刘洪峰,2007年进入山东征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过跟热处理车间师傅们不断交流、认真学习,他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级技工。公司于2011年引进新设备,刘洪峰被调入新的岗位进行学习工作,工作时间长了,他发现设备运行工艺当中有一点小缺陷,导致每次工艺运行都会有一小时辅料消耗,经与相关人员探讨交流,问题终于得到解决,也为车间辅料消耗节省开支。2014年节假日值班时,因设备电机由冷水冷却运行需要人员值班看守,他纠结如何才能解决电机冷却问题,后经多方了解探讨,将电机冷却水改变成变压器冷却油,得到领导同事们的一致好评。2015年因设备淬火有部分管件损坏,导致淬火油里进水无法正常运行,后经多方了解与相关人员探讨交流,将原有设备水冷却,改变成风冷却,使生产需求得到了提升。2017年,因工作需要,刘洪峰被调入发兰工序,因后期人员紧缺,他发现零零碎碎的小产品总是会占用一名工作人员一到两个小时,甚至半天时间不能干其他工作,经过与相关人员探讨交流,他设计出一款新式工装,我们把它叫做滚筒式发兰筐。
2018年,刘洪峰迎接来工作中的再次考验,公司对外开放加工处理产品,与我公司现有产品大不相同,发兰质量得不到客户认可,经过与各个相关人员探讨,进行反复实体操作,终于得到客户认可,提升了客户对我们质量的信任。2018年6月,由于外协加工产品增加,发兰原有设备无法满足生产需求,经协商增加一台设备。但是根据原有设备炉丝组数无法提升效率,后经与相关人员探讨交流,改变炉丝组数,增加底相加热达到提升效率,得到领导的一致好评。2020年6月,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喷砂工作大量增加,因设备老旧只能由人工将工件摆到需要喷砂相应位置费时费力。从而激发他对喷砂机改造的想法,后经多方交流,调查资料,一个新的构思提上日程将原有设备底部改装成旋转托盘式构造,节约了人力提升了效率。多用炉碳势监测用氧碳头,成本高,寿命短,1万多元一支,寿命10-12个月,他通过半年多的摸索钻研成功延长氧碳头使用寿命,平均每个氧碳头多用2-3个月,每年可为公司节约资金上万元。压力机成型夹头时由于中频加热工件进入锻压完不容易出模,他经过反复思考,历经1个半月时间终于成功改进了设备,研发出了脚踏式顶料工装,经过与原来班产量比较,效率倍增,提高人工效率,为公司做出了突出贡献。
精神人物事迹篇3
科技战线上,巾帼力量举足轻重。她们潜心研究、刻苦攻关,以专业和实力诠释不平凡的“她”力量。
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主任、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卢宇彤践行科技强国目标,亲历了中国超算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式发展,是五代银河、两代天河超算系统研制骨干。她长期致力于国产超算技术攻关,坚持自主创新,突破高速通信系统、并行程序应用环境、大规模资源管理等超算核心技术,担任副总设计师的天河二号夺得世界超算500强六连冠。同时,她也是国际超算isc fellow和isc19大会主席,是担任此职务的首位中国学者、世界首位女性学者。
“在工作过程中挑苦活、挑累活,在科研过程中选难题、选前沿。”卢宇彤说,“希望每名女性都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抓住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机遇,与祖国共同成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岚2008年放弃美国教职回国,专注于脑的高级功能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在系统神经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揭示了抑郁症发生及抗抑郁药物快速作用的分子、细胞及环路机制,为研发更好、更安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提供了科学依据。2021年,胡海岚获得第二十四届“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为中国智慧走向世界舞台作出积极贡献。
海军航空大学某实验室教授关欣投身国防事业23年,长期从事信息对抗、信息融合和指挥控制信息系统领域的一线教学科研工作,为国防教育、舰载航空兵战斗力生成和海军信息对抗装备转型作出突出贡献。关欣先后主持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创新实现了理论模型的工程化应用,解决了10余项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军在海上战场装上了先机制敌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未来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家科技前沿和海军转型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注重实战能力引领带动。”关欣说。
精神人物事迹篇4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他用纯银精雕细琢錾刻的“和美”纯银丝巾,在去年北京apec会议上,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从业二十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纯手工国礼 出自我手
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外国领导人和夫人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为了分别作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追求极致 超越自我
追求极致,这是孟剑锋给自己提的标准。支撑果盘还需要4个中国结作为托儿,工艺标准并没有规定它们必须是手工加工。技师们准备用机械铸造出来,再焊接到果盘上,但是,铸造出来的银丝上有砂眼,尽管极其微小,孟剑锋心里却怎么也过不去这道坎。在他心目中,没有瑕疵,并且是纯手工,这才配得上做国礼。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有时间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有一天,他一定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就是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一句话概括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
精神人物事迹篇5
王彬彬,中共党员,鸡西热力有限公司生产处仪表室副主任,电气助理工程师、电工技师;2000年12月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2003年到鸡西热力有限公司工作,2009年毕业于黑龙江科技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10多年来他一直谨记公司领导的殷切希望,时刻保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很好的完成了分内的和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从踏进热力有限公司的大门开始,他就自觉学习专业知识,以书本为老师,阅读各方面的相关书籍,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以老同志为师傅,细心观察他们的实际操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实践为老师,从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和追求,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者”、“技能比武第二名”。
多年来,一直从事仪表自动化控制及公司能源计量工作。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更好的完成这份他热爱的工作。2008年是鸡西市热力有限公司发展锐变的一年,原有的供热管网由“直供式”改为“间接供热”,供热企业的科技水平需要一个质的提高,尤其是电气自动化控制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少之又少。这正给了一个发挥他能力的平台,他搜集各类材料书籍,深入热源厂及各换热站调研,早已做好了完成这一神圣使命的准备。由于公司资金紧张,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工程一直到8月末才正式开始,40天78座换热站的工程量,让供热领域排头军的北京清华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望而退步,关键时刻,身为技术员的他带领着只有10个人的科室团队挺身而出,40天不分白天黑夜,40天他不分男女老少,40天圆满的完成了公司交与的艰巨任务。2009年在北京清华同方的进修班学习时,清华同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在会议上讲话时说“鸡西热力有限公司创造了一个供热史上的奇迹!”2009年5月供热期结束后,通过对整个运行期能源消耗情况的对比和计算,鸡西热网控制系统节能效果显著,系统运行情况良好。同年该系统荣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鸡西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吸引了省内外各供热企业来鸡西市力有限公司考察参观。
自信源于实力,实力在于学习。不断的学习和实践,结出了累累果实。2016年,仪表室在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他夜以继日地工作在站点内,哪儿里苦、哪儿里累、哪里脏哪儿里就一定有他的身影,为新来的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干中学,逐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在工作中的积累和学习,王彬彬同志在业务上有了飞跃的进步,已经成为仪表室业务骨干,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不怕苦,不怕累,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完成了红星公司下属所有换热站补水恒压控制柜的安装、配线、调试工作。完成了新华分公司plc改造和调试工作,实现了补水和循环泵的自动化控制。完成了十多个新建换热站的设备安装和调试。完成了全公司一百多个换热机组和首站的自动化控制系统设备维护。由于电气设备老旧,损坏严重,随之出现了补水问题,因为不是变频补水,补水泵启动频繁,造成补水泵损坏严重,而且容易造成用户存气的问题,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调试成功。他和他的团队在短短了两个月时间把全网在线的160多座换热站能实现了自动化恒压补水,减轻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得到了一线人工的一致好评。并且他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传授给新的同志,让新同志能在很短的时间熟悉业务,并积极参与到工作中。
进入冬季运行时,他担负起全公司一百多个换热站的网络通信和七个首站维护的任务,由于换热站电气设备老,为避免发生供热故障,无论是多晚,无论是节假日,他从来没有休息时间,二十年里他没有休过一个年假,总是第一时间赶现场,处理故障,由于电厂出口贸易计量设备都在井里,每次他都是第一个穿上笨重的水叉下井,在封闭的空间内,空气里散发着下水的臭闻,一干就是几个小时,从来没有怨言,因为他心里有一种信念“要做就要做的最好”。同时他更懂得,他所代表的是热力公司的形象,他心中关心的是百姓家里的温暖。
工作是一种修行,在修炼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披荆斩棘,用心做事是一和中人生原则,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学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作事,才能把事做出色。“我们搞技术,就要走在别人的前面去,停滞不前,就是落后!”唯有精才能称为匠。
精神人物事迹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