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心得体会的主要目的就是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1
党的十九大决定,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5月31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夺取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在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攻坚战中冲锋在前,让群众感到正风肃纪反腐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巩固了党的执政基??
纪检监察干部要再接再厉,以更坚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群众利益为中心,提高宗旨意识,把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反腐获得感。要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强化政治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增强政治纪律,秉承革命先烈的决心和意志,以坚强的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纪检监察干部要搞好此项活动,就要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着力实施铸魂固本工程,强化不想腐的思想根基。二是着力实施强责聚力工程,层层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三是着力实施正风凝心工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四是着力实施肃纪护林工程,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五是着力实施天网监督工程,扎牢党员干部不能腐的笼子。六是着力实施容错激励工程,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七是着力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执纪铁军。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为我区高质量、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争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2
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指出了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为坚定文化自信、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不忘本来: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来”,既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源头,也涵盖在此基础上产生并发展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三种文化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不可割裂。不忘本来,就是要坚决守护好我们的文化根脉,对其进行传承与弘扬,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植根塑魂。
坚持不忘本来,要坚定文化自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度认同、倍加珍惜、大力弘扬。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他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丰厚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时代价值。当今世界,汉语热方兴未艾,孔子学院在很多国家广受欢迎,折射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日俱增的吸引力、影响力。习近平同志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为了把它当作古董摆设,也不能食古不化,而是要发扬光大,推动其全方位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使其更好地服务现实。我们要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之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坚持不忘本来,要旗帜鲜明地反对文化虚无主义。习近平同志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当前,我国主流思想文化健康向上、正能量强劲,但历史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仍不时沉渣泛起。根之茂者其实遂。如果忘其根本、挪窝倒腾,生搬硬套、强行嫁接,就等于丢掉了精神世界的“身份证”,就无法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千百年来凝聚、积淀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融入中华民族血脉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精神支撑。惟有始终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新时代的文化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吸收外来: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提供养料和活力
实现文化繁荣发展,既需要不忘本来、植根塑魂,也需要吸收外来、交流互鉴。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习近平同志强调,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的过程中逐渐丰富、成熟、壮大的文明。吸收外来,就是要善于融通国外各种有益的思想文化资源,大胆吸收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源源不断地提供养料和活力。
综观世界文化发展史,不同文化互相开放、互相交流、互相吸收、互相补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历史也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阻挡,国与国、民族与民族、文明与文明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正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必然要求我们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在“各美其美”前提下,实现“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坚持吸收外来,要更加主动地学习、借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精髓,坚决摒弃心胸狭隘的排外主义和妄自尊大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大国气度,了解并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殊性,开放自信地与之交流、交融和互鉴、互补,避免文明冲突,实现文明和睦。习近平同志指出,在中外文化沟通交流中,我们要保持对自身文化的自信、耐力、定力。他还强调,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我们要始终坚持自身文化的主体地位,自信而有原则地吸收他人之长,不盲目选择,更不搞全盘西化。对待外来文化,要立足国情进行中国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外来文化中优秀的、有生命力的要素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文化具有基础性、引导性,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支撑和价值引领。当前,我们最重要的使命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既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强大动力。
到建党100年时,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们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并明确了每一步的阶段性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的第一个阶段性目标中,有“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的要求;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的第二个阶段性目标中,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的要求。可见,文化繁荣兴盛始终是我们不懈奋斗的重要目标和动力。
习近平同志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不完全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始终服从服务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纵观人类历史,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国家、民族的繁荣发展总体上是相互对应、彼此支撑的。这启示我们:面向未来,就是要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有益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发展,推动文化由“大”变“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这也是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根本原则。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在新时代,我们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面向未来,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引领。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思想文化是最需要也最能够进行创新的领域。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感召、武装、启迪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贯倡导的辩证理性和科学扬弃精神,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大力创新、不断创新、永远创新。还要看到,吸收外来也有一个如何克服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惟有结合实际转化创新。我们党在吸收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方面从来都秉持学习、借鉴、转化、创新的态度,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3
在这个本该阖家欢乐的春节里,中华大地上出现了一群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它们疯狂地肆虐着华夏民族。在人心惶惶的时候,在每个人都避而远之的时候,有一群人,他们冲到了一线,与病毒战斗,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他们是谁呢?
他们是医院的医护人员。他们执行一次任务就要三四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东西,也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他们穿着沉重的防护服,带着护目镜,挂着口罩,一直工作三四个小时。诸如为照顾新冠病毒的病人而毅然给才四个月宝宝断奶的沈佳丽;诸如为抢救新冠病毒的病人来不及换口罩而在脸上留下疤痕的陈秀;诸如高强度工作二十四小时的蔡超……大家对新冠病毒毫不知情时,他们已知病毒的危害;大家对新冠病毒不知所措时,他们已坚定信念去战斗;大家对新冠病毒避之不及时,他们已经奔赴一线。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
他们是交警、民警和城管等部门人员。交警维护着交通,民警保护着大家,城管守护者市民。交警在高速口检查进城人员的身体情况;民警关注着城市里流动人口的疫情情况;城管运送已确诊的新冠患者。还有水务公司、电力公司和煤气公司给我们提供水电煤气等生活基本保障。我们安逸地呆在家里时,他们却一直奔赴在疫情前线,他们就是最美逆行者!
他们是小区保安、环卫人员和快递员。小区保安坚守岗位,检查进入小区人员的情况,防止疫情扩散;环卫人员默默运走小区垃圾,消毒小区公共区域,给大家提供安全整洁的环境;快递员马不停蹄地为大家运送新鲜蔬果和生活必须品,为人们正常起居提供了方便。当我们窝在家里看电视时,他们却还在疫情一线工作,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他们对抗病毒,他们拯救病人,他们防止疫情扩散,他们维护人们的正常生活,他们就是最美的逆行者。我要向他们致敬!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4
新年到了,老家门前的广场早早就挂起了大红灯笼,大街小巷也贴满了春联。春联贴了,福气自然也就到了。但是今年出现的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让全国人民这个新年过得心里很不畅快。
现在国家为了十几亿人民的安全,所有医护人员奋战在第一线。这其中就有我的妈妈,我觉得很骄傲。当然,我也很担心她的安全。为病毒传播不再继续扩大,她努力工作,放弃休假。
本来的计划是爷爷奶奶弟弟先回老家,我跟老妈在年三十坐高铁回去。可到了年二九,妈妈退掉了车票,郑重其事地和我说:“妈妈因为临时工作原因,不能陪你回去了。你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去,希望你能理解。”当时我就懵了,一想到自己从没有一个人出门这么远,心里不理解,甚至有点气愤。一路上爸爸妈妈打来的好多电话,我也是带着情绪交流。
随着疫情带来的影响,加上爷爷奶奶不断开导我:“妈妈是医护人员,这是她的责任。”我慢慢释怀,理解了妈妈,知道妈妈就是电视上说的“最美逆行者”。
我在老家很无聊,就畅想楼下的情景:楼下的广场舞大妈翩翩起舞,烟花在天空中尽情绽放。广场上形成了一股人流,大家作揖拜年问候……现实却让人大失所望,广场空无一人。我一探脑袋,大声嚷道:“爷爷奶奶,今年广场怎么一个人都没有,我在家里难受啊!我想同学们了,真希望早点开学。”
家里最欢快的,就数我那两岁的弟弟了。他时而冲出房间,时而扯着奶奶,时而拽着我。因为他,疫情好像并不存在,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
年夜饭上桌了,虽然比不了大酒店的色香味俱全,爷爷也准备了一天。辛辛苦苦做的一桌子菜,都是我喜欢吃的。我有时候在想:过年到底图什么?不就是图个团圆嘛。现在我深有体会了,妈妈舍小家为大家,虽不在身边,但是我心里觉得很幸福,也很光荣。我能做的就是减少出门,不去人多的地方。只要勤洗手,不去找病毒,病毒自然也不会来找我们。
最后,我想对在外的爸爸妈妈说一声:“新年快乐,我爱你们!”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5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是答好新时代考卷的必然要求。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全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的永恒主题和力量源泉,要时刻坚守共产党人的这一精神家园。
一、它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从建党第一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坚定笃行,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非凡的责任担当和改写历史的非凡气魄。
二、它是从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到艰苦奋斗、星火燎原的井冈精神;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的古田精神到艰苦卓绝、一往无前的长征精神,从艰苦奋斗、理论联系实际的延安精神到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西柏坡精神,这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历史表明: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身上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成为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成功之路。
三、它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份初心与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接续践行、从未改变。从艰苦创业、为国争光的大庆精神到团结协作、战天斗地的红旗渠精神,从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到亲民爱民、知民为民的焦裕禄精神,从铁胆忠魂、忘我拼搏的航母精神到自主创新、精益求精的蛟龙精神,从守望相助、同频共振的扶贫精神到刀刃向内、抓铁有痕的改革精神,这些在新中国建设发展改革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时代精神,不仅将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写入史册,也将这份初心与使命融入中国共产党的血脉,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四、从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他是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带着初心和使命写成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逻辑起点。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力量源泉。
五、它是不断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现实需要。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任何一项伟大事业要成功,都必须从人民中找到根基,从人民中积聚力量,由人民共同来完成。违背人民意愿,脱离人民支持,任何事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都是不能成功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群众是党的根基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他在2012年《求是》杂志撰文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党的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他再次重申“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这些论断绝不是空洞的政治口号,是决定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真理。
六、政党的生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者、支持率、支持度,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正所谓“人民齐心,其利断金”。初心不改,使命在肩,永远保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时刻牢记共产党是人民群众的政党,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离开了这个根基,党就成为无根无基的党,或者就不再是人民群众的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根基,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毫无疑问,掌握执政权力、支配执政资源,一方面我们党拥有了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以权谋私、背离民意的各种可能。赶赴执政之大考,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就是党能否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我认为我们党之所以能实现从小到大、由弱变强,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场又一场胜利,赢得一次又一次辉煌,就是因为从举旗的那一刻开始,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所指出,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篇6
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共同发行《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摘编》内容摘自习近平总书记2012年11月15日至2019年7月16日期间的讲话、报告、文章、指示、批示等130多篇重要文献,分10个专题,共计362段论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党保持永远年轻的重要法宝,是始终铭记历史的重要力量,是不断开创未来的重要基础。
使命,是历史留下的,是人民赋予的,是必须完成的。五千年来,历经无数次内忧外患、艰难困苦,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路是走得通的。但如今距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有不少的路要走,这就需要每一位共产党人重拾建党建国初代共产党人的初心,重温自身入党时的誓词、初心,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
初心,就是出发时的目标、誓言或承诺。对于一名党员干部来说,初心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赤子之心,是勇于担当奉献、敢于攻克难关的奋斗之心。我们匆匆前进,却常常会忘了自己来时的路,迷失方向,以至于失去工作的激情,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打破清正廉洁的底线。我们党之所以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就是要提醒我们反省正身,看自己的“初心”是否仍在、是否炽热,政治信仰是否未变、政治立场是否未移、政治方向是否未偏。心之所向,行之所从。守住我们的初心,守住最初内心的向往和憧憬的目标,行动就有了方向,步履也就会变得更坚定。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把对党忠诚的初心、为民服务的初心、不懈奋斗的初心体现在每一个日子里、每一件小事中、每一项工作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有担当,有作为的新时期青年。
新时代先锋心得体会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