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8篇

时间:
betray
分享
下载本文

心得是对经验的总结与反思,使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从容与坚定,把写心得体会纳入日常计划,能让反思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动作,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8篇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1

每一年的大年初一是春节,俗称“过新年”,是我们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还有一个动听的传说呢!

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年”的怪兽,它经常到村子里危害人类,吃牛和羊。所以,人们一心想除掉它。可是,无论人们用什么办法,都无法赶走“年”。最终,一个小孩无意之中点燃了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年”被吓跑了。人们都很高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高兴的日子,就在每一年的这一天放鞭炮,每家每户张灯结彩。以后,又逐渐演变成了“春节”这个节日。

春节前,大家都忙得不亦乐乎。打扫卫生,买菜,买礼物,买食品等,到处热闹极了!大年三十,也叫除夕。每家每户都贴上了春联,贴上了“福”字。有的人心灵手巧,把自己剪的窗花贴在窗户上,像降落的雪花。还有的人把灯笼挂在大门上,张灯结彩,很好看。我家也不例外,老爸和爷爷在贴春联,舅舅在挂灯笼。我在贴“倒福”。不一会儿,家里就焕然一新,显得喜气洋洋。

除夕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吃着团年饭。吃完饭后,当然不能错过那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我最爱的是风趣幽默的小品和相声,常常使我笑得前俯后仰。“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大人忙着放鞭炮,响声震耳欲聋;我们小朋友忙着放花炮,把夜空打扮得五彩缤纷、千姿百态。

大年初一的早上,我们穿着新衣服开开心心地去给长辈拜年。回来时,我口袋里的红包都装不下啦!

春节真是一个热闹,喜气洋洋的节日,我期待下一个春节赶快来临!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2

做好传承与创造结合的文章,焕发时代新生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就是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是不能割裂的,没有历史延续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是最硬核的文化软实力。要秉持扬弃的态度,结合新时代要求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把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予以剔除,把适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内容发扬传承,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在革故鼎新中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做好文化与产业结合的文章,探索发展新路径。“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传统与现代、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融合一直是文化发展中讨论的热门话题,如何让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市场性和公益性的双赢,也是文化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要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注重线上文化产业的发展,借助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手段拓展文化发展空间,增强优秀文化影响力,做好文化发展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要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依托旅游资源,着力讲好文化故事,走出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做好传播与制度结合的文章,完善传承新机制。“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传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能够有力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把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给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时代精神;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要健全文化传承机制和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坚持自觉运用制度力量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3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也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接班人。

传统文化汇聚一起,三锅沸腾的热汤,寒假培训传统文化的老师则像厨师,我们就好比汤的享受者,既体味到了汤的芳香,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大家共同传播,才会不断使之为世人所知,为大众所爱,所以我们应当做汤的享受者,文化的传播者。

我想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就像我热爱"之乎者也"的说法一样,就像我能感受到陈胜吴广起义时所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种悲愤与不满一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古人延续至今的文化,是古人的思想结晶啊!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忘不了先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谆谆教诲;忘不了""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自我反省;更忘不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我愿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是因为我想感受这芳香四溢的传统文化。

我愿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就好比""我有""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样的豪情壮志,孔子之师,老聃郯子子的人也不一定比孔子圣贤,孔子依旧为人弟子。我想要拥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坚忍品质,做任何事无论成功或失败,只要坚持到底便是最大的赢家。我渴望拥有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种恬然自适,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自然最真实的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其实就潜藏于我们的身边,只要悉心观察,你会发现:其实连最基本的遵守纪律都是我们恪守本分的体现,我想做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我想要将这充满芳香的鲜花的种子,洒向神州大地。

我愿做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想跋山涉水去体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自然美景;我想登高而见,去感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独特视角;我想寄情山水去体验""箫鼓追随春社近,衣风简朴古风存""的田园风光;我想要登上长城,就站在我们国家的标志性建筑上,向全社会呼吁:做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有何不可?何乐而不为?

传统文化似艳阳高照,温暖人心;传统文化是涓涓流水,沁人心脾;传统文化是祖国的赞歌,值得我们传颂。弘扬传统文化,是我的责任,是我们的责任!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4

汉字的演变丰富而生动。我们越多地了解她,就能越深地感受到延续在我们血脉中文化的分量。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只有感知到自己身上的这种分量,才能真正拥有一份自信和气魄。

汉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灿烂的瑰宝。汉字不是一种僵化的符号,她有生命,有温度,有情有义。大学问家陈寅恪先生曾说: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让孩子通过汉字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有效的途径。

以汉字“王”字为例进行说明。“王”,一个非常简单但是器宇轩昂、霸气十足的字。我们常说的`“王侯将相”“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擒贼先擒王”。那为什么“王”会有这么霸气、这么厉害的含义呢?甲骨文的“王”字像是一把大斧子的样子,上面是斧柄,下面是宽刃,所以,“王”字的原义是大斧。大斧既是劈山开路的工具,也是征战杀戮的兵器,谁掌握大斧,谁便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就是“王”,这也是祖先以大斧作为权力象征的原因。

到了汉代,大儒董仲舒这样解释“王”字,三横代表天地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人,一竖代表贯通,参通天地才能称之为“王”,也就是王是一个把天地人的关系想得特别透彻的人。王的所做所为就是天意。所以,你看历史的更替、文明的演进都藏在文字的变化里。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背诵多少多少中国文化的训条。只要真正掌握了汉字,这个文化也就在你心里扎下了根。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5

花开花亦落,落叶归根,如此而已,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传承至今,有些渐渐没落,无声无息,对于这些文化的拯救,是否来得及?

如今,我们依旧能品读到几百年前多少文人墨客留下的诗篇。看靖节先生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贫乐道,面对世俗的格格不入而选择归隐生活;聆听李白面对黄河水而称其“天上来”的豪情壮志,将进酒中以酒寄情的狂放肆意,奈何生不逢时;耳闻杜甫望天问月、对月怀人的美好愿望,以诗衬情,美好而浪漫。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还能读到唐诗宋词元曲,终归来得及。

古人的文化亦需多少年的艰辛努力方才诞生。清朝文人曹雪芹以十年光阴、增删数次而创作出文学艺术的瑰宝——《红楼梦》;若不是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又何以诞生我国历史的宝藏《史记》;还有坚毅不屈如屈原,在社会变迁中不屈服,临汩罗江,终被世人挂念,传承《离骚》供后人一赏。翻开文化的扉页,我们依旧能够铭记祖国的博大文化,终归来得及。

时过境迁,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也不乏文人的诗篇。让朱自清带我们重回七十年前的清华园;让余秋雨带我们踏上文化苦旅一路探索;让张爱玲带我们领略二十世纪旧上海的十里洋场 ,让鲁迅带我们拿起笔战斗到底;与三毛迎撒哈拉热风、听阵阵驼铃声。翻开文化的扉页,回味近代文人笔墨,终归来得及。

至于今日,静心思虑,这既是最好的时代亦是最坏的时代。每天的生活中充斥着近期流行的网络新词,新旧文化交织碰撞。而我们,翻开这一页,读着历代人的文字,忆曾几何时的岁月,留时代积淀的痕迹。

空寂的山谷,因幽幽花香变得灵气;浩大的宇宙,因点点繁星更显神秘;诺大的祖国因千年文化更加灿烂。我们这一代,只是文化的扉页,未来将诞生更多更多,从自身开始,对于文化的传承保存还来得及。终劝一言,且行且珍惜,足矣!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6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就如同夜空中璀璨的银河,令无数人神醉。而汉字恰巧就是那银河中最耀眼的一颗明星,望着这明星,我的灵魂穿越到了远古时代。

在那个神秘而散发着幽香的时代,我仿佛看到了仓颉,他正忙于收集和整理这些一块块的东西。这引发了我对古人的崇拜。看着他们衣不着体的样子,我沉思了;为什么这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能造出这么优美而极富表现力的东西呢?但不管原因怎么样,汉字终究还是造出来了。

每当我写字时,一种激动之情难以言表。看着这些写在本子上的歪歪斜斜的字,一个个好像要蹦出来的样子,仿佛一个个都在对我笑、对我挥手。同时我又很内疚,为什么要把这些生动有趣的东西定格在了纸上,让它们无法获得自由。

纵观历史,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自己手中的笔挥写出了不朽的'文章。这些文章当中字字传情。都无一不是诗人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王羲之的《兰亭序。他的字如行云流水,狂放中不失婉约》无疑是我国书法领域中最杰出的作品,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但是,随着电脑时代的来临,汉字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人们变的越来越轻视汉字了,只懂得在键盘上操作的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汉字,也不懂得汉字的深层意蕴,只是把它当作了一个作为与人交流沟通的工具。可他们根本不知道我们的老祖先们创作它们的起源是什么。

汉字是音形义三者的完美结合。它体现了我们祖先丰富的想象力。它是我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的语言文字所不能替代的东西。它就似一根纽带,扭紧了整个华夏儿女的心。

我希望在如科技发达的今天,请大家不要忘记了我们身边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请大家按耐住浮躁之心去认真领悟一下蕴含在汉字下的文化魅力吧!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7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但我最喜欢过年。每到新年,家家户户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喜庆的活动呢?这里面有着一个美妙的神话传说故事,现在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长着锋利的牙,尖尖的角,凶猛无比。“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爬上岸,去袭击山角下的一个小村庄,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里人知道会来怪兽,把门锁的紧紧,可是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东西,伤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极了,但又无能为力。

这一年的除夕,人们正准备扶老携幼去避难。这时,一位仙翁走过来,他告诉村民“年”怕红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连忙准备了红对联贴在门上。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红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紧逃跑了。从此,村里太平了。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春联、贴年画、放鞭炮,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还越传越广,逐渐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不止有传说,还有许多习俗呢!比如贴窗花、贴春联、贴年画、吃饺子,发压岁钱、穿新衣、放爆竹……其中,我最喜欢发压岁钱。因为,每到发完压岁钱,我都会跑到文具店,买新的文具,学新的知识。我还可以用压岁钱买很多的书籍和好玩的玩具。压岁钱还代表着长辈对我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我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我最喜欢热闹的春节了,你最喜欢什么呢?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篇8

我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五花八门,他们集古人之精华,三千多年来影响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晋中市局鹿局长《孔子和儒学》的讲座。

谈到传统文化,就不得不说一说那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圣人——孔子。孔子,是中华民族导师,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家,与老子,释迦牟尼,耶稣,默罕默德并称人类五大宗师。他删去了《诗》《书》,定《礼》《乐》,著《春秋》《易经》。“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是宋人对他的赞美,可见他的功名之大。元成宗说:“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孔子提出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直影响后来。

这次大讲堂还提到五字真言:“仁义礼智信”。

仁者,爱人也。仁,就是要关爱别人,只有关爱别人,才能让世界充满爱,爱满天下。仁的本质是爱人,仁爱的根基是孝悌,只有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人,才能做到仁爱,连父母都不能孝敬的人,有什么资格提仁爱!“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先要自己有利益,先关心一下别人,可能会有意想不到收获;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要让别人做。

义者,急人也,急人所急,帮人所困。看到需要帮助的人,不妨伸出援助之手,帮他一把,这样,你的心灵会得到满足,别人的麻烦也迎刃而解。

礼者,恭人也,懂得伦理,知礼守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面对同学,老师,家长,长辈,我们要注意礼貌,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在与人辩论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辞,不能伤害他人,知礼守法。

智者,识人也,了解别人,识人善任。我们要了解别人的长处,懂得发现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

信者,诺人也,诚实守信,说到做到。答应了别人的事,必须去完成,不能食言。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我们要懂得羞恶,懂得礼让,懂得明辨是非。

听了这次讲堂,我颇有感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认识了2566年前的伟大圣人——孔子, 还 分析了“五字真言“,了解了《大学》《论语》《中庸》《孟子》者四部经典。

也许,面对这五千多年传承下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我还很小,还很不懂事,但是我知道,我有义务和责任,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在现在的今天,尤为重要!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8篇相关文章:

传承孝道演讲稿5篇

持续发展作文7篇

传承经典国学演讲稿模板6篇

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活动方案6篇

回家乡发展的作文7篇

科技发展的作文推荐5篇

科技发展的作文通用6篇

科技发展的作文5篇

传承经典筑梦未来读书活动方案5篇

科技发展的作文参考7篇

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心得体会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