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观后感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只有在分析了活动情况后,我们才能够动笔写观后感,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发之恋观后感8篇,供大家参考。
发之恋观后感篇1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看过很多爱情片,听过很多和爱情有关的故事,却是第一次觉得真实,动人心弦.《山楂树之恋》让我信,这个世界是有一种爱是永远的。静秋被老三深深的爱着,她是幸福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静秋感情自始至终都被压抑着,直到老三走后才意识到此后再也碰不到像老三一样深爱他的人了。如同老三对静秋说的:“我肯定不是第一个爱上你的人,也不是最后一个,不过我相信我是最爱你的那一个。”静秋不象老三那样爱的大胆爱的深刻。在以后的生命里,一定是充满了遗憾.相反,尽管老三的一生是短暂的,但是他真的爱过,一个人只要真爱过,他的一生就没有白活。也只有真爱过,才会愿意去相信,这个世界是有真正的爱情存在着.也许每个女孩看完都会希望遇到像老三一样的男孩.但是我更希望自己去做一个像老三那样的人,能够有幸遇到一个我愿意倾其身心去爱的人,就像老三说的:”静秋,静秋,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他出尔反尔的”.纯粹的爱情总是美好而又让人难忘的.
有时我们习惯把爱情物质化或是预先设定一些条件.其实爱一个人并不是因为他很优秀,完美无缺.也不是因为他有好看的容貌或者是迷人的才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感觉,只有遇到了才知道.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谨小慎微的人,羞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是老三说过:”想一个人,爱一个人,并不是件丑事,不用因为爱一个人而感到羞愧,每个人或迟或早都会爱上一个人的.都会得相思病的.”因此坦然.所以《山楂树之恋》并不仅仅感动了我,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爱情观.让我明白爱情不仅仅是狭义的两情相悦.它需要一种不计回报的付出.对爱人付出的过程是快乐地.爱情的世界里没有应该的主动与被动.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不要吝啬表达你的感情.
如今的爱情里充斥着太多剩男剩女.在一个物质条件精神文明都如此丰富的的时代,为什么恋爱开始成为一个难题.就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被爱,渴望遇到爱,但是却吝啬付出,害怕受伤害.因此,心门紧闭.如果每个人的爱都可以像老三一样纯粹.一样坦然.那么这一定是个充满爱的年代.老三在生病后对静秋说过:”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他把爱情和生命都交付给了静秋.他的爱情和生命是同在的.他的爱是永恒的,所以他的生命也是永恒的.就算岁月已经流逝了30年,仍然有那么多人在为老三而感动.希望看完这部影片,每个人都能勇敢爱,学会爱,懂得爱.相信《山楂树之恋》那样纯粹的爱情不仅仅只存在于那个年代.愿每个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完美结局的---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发之恋观后感篇2
山楂树,在苏联歌曲里经常出现的名字,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这个词一出现便弥漫了一种如烟似雾的忧伤......
在那个使中国文明倒退30年的荒蛮时代,一个人如静秋其名的女子向我们走来,她背负着父辈的冤屈,卑微而又谨慎的努力生活着,在她的引领下,老三,一个儒雅飘逸,善良俊秀的男子,伴着《山楂树》的悠扬风琴声,穿越纷扰清晰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在那样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下,她与他一见如故,那么懵懂,却又那么美好。她因为父亲被划成地主,只能从城市来到乡下,穿着补了又补的衣衫,而他因有着军区司令地位的父亲,总是穿着白色的衬衫,与这环境格格不入却又相处甚欢;她因为成份不好而处处低调,不敢轻涉情池,而他为了反抗高官家庭的政治联姻,从大省城来到穷乡僻壤以求清静;是山楂树的故事让她对这里充满好感,是《山楂树》之歌带领她来到他面前,情愫就这样悄悄的萌生,一段如童话般美丽的爱情就这样慢慢展开......
想必,真正的爱情都是这样
他为了她天天找各种借口到她生活的地方来
他总是默默的抢着替她工作,完成了好多本与他无关的事
他总在她身边围绕,一旦出现困境,他就有如天兵一般降临
他总能猜到她喜欢吃什么,最缺什么
他为了逼她到医院去看病拿刀在自己胳膊上就是一??
他知道不能陪她到老,就骗她,他已变心,让他另寻幸福,而事实却自始至终围绕在她身边,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直到弥留之际才见她一面,而后泣血而终
她虽也喜他但总无勇气承认,一直在试啊试啊
她虽贫穷却骄傲无比,不肯接受他的惠泽
她虽是个弱女子却坚强无比,各种吃苦受累的活她都做,让他心疼不已
她的生活是因为老三的出现才有了色彩
那么多美好的场景,都是与老三渡过的,苦也成了甘甜
随着静秋的的回忆,我能感觉到,老三已经渗透到她生命的角角落落,已经渗透到她的骨髓,她已经习惯于在老三的注视下生活,就算老三不在身边,她也总觉得老三是在一个角落里关注自己。而最让我心痛的,则是他们的分离,根本没有挽救的可能,老三就那么多情而眷恋的去了,他恨不能化作她身边的空气!是的,我读到了,最让我心痛的,这不是作家虚构出来的故事,而是发生在过去的一段真实!
老三是怎么度过最后的人生?
静秋是怎么度过没有老三的余生?
这些我已不敢去想......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这句话,我已无法忘记......
发之恋观后感篇3
今天把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看了一遍,很有感触!
很久很久那种淡淡的忧伤已经没有在电影里出现了,这部号称史上最干净的电影,描述了一个很老套但有很真实的爱情故事,两个人情窦初开,纯纯的爱,到后来老三得白血病,病床上弥留和静香的哭诉,将故事推向最终的结尾,还有结果么?当然有,那就是一辈子……
就像大家都可以缝制一件衣服,都能御寒保暖,但是好的成衣是从质料和做工两方面来判断的,老谋子果然是很有想法的,山楂树开满了花,只是一个主线,包括一篮子普通的山楂树,一个山楂树的脸盆,还有那首著名的苏联名曲《山楂树》,山楂树红红的,故事刚开始就从树下引出,老师带领群众在“英雄树 ”下联系到革命传统教育,再到两个人相约去看山楂树花开,再到故事结尾满树的山楂花开,老三葬在了这颗山楂树下,文字描述了这颗“英雄树”后来由于三峡库区的建设被淹没,静香每年还来到这里祭奠,英雄树似乎在讲述着淡淡的忧伤……
细节是这部片子最为出彩的地方,现在表现的片子很多,但是可以明显看见老谋子下了功夫了,静香的眼神表现的很是到位,从刚开始羞涩的初识,到焦急的盼望,到依依的不舍,河边换泳衣的探头一笑,医院里的对望,二人相偎时的紧张,在家里道别流泪和医院弥留之际的泪珠,都把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表现的真实而又贴切。道具的选择不得不说是很是细心,不知道老谋子在哪里找到了那么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东西,路人拎着买菜的篮子在剧中出现了两次,都是一闪而过,但是熟悉的人都能看出那种塑料条编制的菜篮是典型的七八十年代的寻常人家用品,包括窗台上的一瓶“咏梅”柠檬蜜,阴暗的筒子楼,百货商店里那种可以飞来飞去的传票夹,似乎都把我们带到了昨天。金鱼的钥匙扣算是那年代的一个信物吧,大白兔奶糖、英雄铱金钢笔、胶鞋这些东西都传递了淡淡的爱情,
再说说片子里的爱情吧,“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只能说明那个年代的背景,爱情是实实在在的,静香和老三的爱情故事很纯美,包括静香的母亲知道实情之后,无奈的说了那句“就像我和你父亲当年的感情”一样,无奈之人的背后总有一段深深的记忆,那就是相约好的一辈子,片子里也假借他人之口说了,很多人随便说说一辈子,其实只是很快的一段感情,不得不引起现在人的唏嘘,和静香唯美的爱情相比,她的同学就不那么幸运,无奈去医院做了人流,但是似乎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最美好的纯爱吧,这年头是不能不相信爱的,红花如是血,白花就是情,他哪里走,我那里跟~亲情也是片子里表现到的东西,爱情和亲情总是相依而在,可是有时候也会有些摩擦和无奈,静香的母亲被划为右派,小心翼翼的生怕犯错误,为的也是静香的前途,静香的那个同学做完人流,吕丽萍饰演的母亲突然出现在医院,带了两个鸡蛋,并亲自剥了一个蛋给了自己的女儿,背后都藏着深深的牵挂与悲伤。
环境描写也是比较到位的,不仅烘托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七八十年代的风光。一条河,过河,轮渡,河两边的景色并不突出,但就是这种平常的风景透露着不平凡的爱情,从河两边的油菜花初开到后来的油菜花结出了果实,表现了时间上的跨越,就这样一年零一个月,一辈子……不过油菜花结果应该是在五月份,老三在河边穿的衬衣加夹克,可是静香穿的确实短袖加裙子,虽然表现了朴素的一面,但是两人穿衣的季节并不统一,算是一个bug吧。犹如河水的涟漪,故事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黄昏的过河小树棍表现的温柔美丽和自然,反衬静香爱情萌动的内心的躁动、落寞和期盼的踯躅、河边凉亭的相依相偎,都恰好的表现了淡淡爱情的纯洁和朦胧。
故事很老套,同样是等待的故事,感觉还没有沈从文《边城》里的情节来的令人感叹,但《山楂树之恋》要表现的正是那种纯纯的爱情,平淡中透露出不平凡的故事或许就发生在你我之间,“这世上,有一个人他宁愿死,也不会对你出尔反尔”说的多好,这正是老三对静秋的承诺,“我能等,不管等多长时间”,其实老三做到了,虽然最后生病死了,“为了你可以转正,我可以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为了你妈说二十五岁之前不能谈恋爱,我可以等你等到你二十五岁,我想能等你一辈子”“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但是我可以等你一辈子”一辈子的守候,爱情大多数是美好而又平淡的,就是这些平淡才创造了不平凡,现在这个年代很多人相约但是最后放弃做不到的。这也告诫了我们,对于爱情观的重新认定。
发之恋观后感篇4
看完了《山楂树之恋》,我想我是应该写点东西了。以纪念一下我收成的打动。
?山楂树之恋》是在徐杰哪听说的,然后开始关注,最后终于在徐杰的手上借到了。经由两个多礼拜的啃。算是啃完了。《山楂树之恋》被评为史上最干净的小说,干净的人物——老三、静秋。干净的话语——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也不能等你二十五年,但我能等你一辈子,干净的情节——相遇、相爱、相知、相恋、相离,干净的地点——开满红花的山楂树的农村。总之一切都是干净的,干净的让人好生羡慕。看后不断用“要是”来想象“我要是赶上静秋那样的女孩,我要是老三。”
远去的年代,纯正的爱情。那样的年代好多人经历过,我想静秋余老三的爱情应该是一个时代的代表,不止静秋,不止老三。以前没有手机通话,没有qq聊天,有的是那用情写出来的书信,以前没有汽车,没有飞机,有的是我假如想见你,就翻几座山来看你。以前不能有肢体接触,有爱就用眼神来表达。我开始怀疑现在的爱情,现在相亲节目非常的火——《我们约会吧》、《非诚勿扰》。一个比一个另类,一个比一个大胆勇敢。里面的男男女女都带有不纯的目的,女的拜金,难得拜美。我真但愿他们能好好的看一下这本书,让他们知道什么叫爱情。现在好有没有这样的爱情?我但愿有,也希望我能找到
说一下老三吧,他是那么的完美,静秋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为了让静秋看病他把自己割伤了,有人欺负静秋,他把人打了,最重要的他常常在静秋看不到的地方看着她保护她……。这些说起来简朴,可当看了这部小说,能做到老三那样——真难,我不知道我做不做的到,但我会想老三学的,老三就是中国的情圣。对于老三的死,我是真的被打动,课堂上我的眼睛湿了,看完后我还在想“就这么完了吗”。是真的完了。真的。
静秋,纯纯的,蠢蠢的,什么都懂,却什么都不太懂,傻傻的,我一直深深地给这样的女生给迷着。她对老三的爱情老是藏着,却老是显而易见。最后老三弥留之际,她只会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最后就祝老三在另一个世界好好地,下辈子和静秋结成夫妻。
发之恋观后感篇5
被《山楂树之恋》感动的并非是那个凄美的结局,更多的是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点点滴滴,是他对她的坚定与她对他的纯情。
第一次,已经很晚了,他还遵守约定在等她,她终于到了,他说:“我怕你不回来了,又怕你路上出事。”很开心。
第二次,已经上了船的他看到静秋后,一下子跳进河里,淌到岸上,满身是水的冲她笑。很美好。
第三次,她上体育课,去捡掉在墙外的排球,一抬头,看见了躲在墙后偷看的他。很惊喜。
第四次,他们约会,在小亭子里,他用大衣把她紧紧裹在怀中,问她:“还冷吗?”很温暖。
第五次,她受伤了,却不愿意去医院,
他立刻用刀子在手臂上划了一道,只为让她去医院,而伤疤就永远地留在那里。很隐忍。
第六次,他住院了,她去陪他,探病时间到,医生把她赶了出去,她在楼下坐了一夜,他就在楼上看了她一夜。很温馨。
……
他告诉她,她会做妈妈,会当奶奶,会有子子孙孙,她问他:“那你呢?”他说,你活着,我就活着,要是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
最后,他垂死,她穿着他们俩心中那山楂花的红色,眼泪如掉线的珠,她还是没有叫他,她只不停的说: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啊……
最后的最后,原来山楂树开的花,是白色的。
关于结局,有歌词说:没结果的故事才最美,最不容易让人遗忘。不管怎么说,离别总是让人感伤,尤其是在他的期限被无限延伸之后。很多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就很容易让人爱恨分明,可是只有那些一点一滴深入人心的情感才会让人舍不得。
很多时候,习惯了被一个人陪伴左右,就算每个人嘴上都叫嚣着无所谓,不在乎,可是不管那个人是谁,如果有一天,那个人突然消失掉,[新年祝福语]就如人间蒸发了一般,就算自己忍住不去挂念,那些习惯也会悄悄作祟。一件相似的外套,一句类似的口头禅,一个看似熟悉的身影,一种相同的爱好……都一定一定会勾引回忆。每次被小事情勾起回忆时,喧嚣的一切都突然静谧了,很多东西,逃都逃不掉。安妮宝贝喜欢称之为“宿命”。
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很多偶像剧里的超幸福恋人。
韧性很强的杉菜和个性古怪的道明寺。
傻傻的湘琴和完美的直树。
帅气的宝珠姐和更傻的林达浪。
优雅的尹夏沫和爱她的欧辰。
……
没有一气呵成的爱情,即使是偶像剧,所有的感动也是一点一点地温暖人心。有人说,谈恋爱要用钱,要用时间,这些很昂贵,我们输不起。其实最贵的也最输不起的,是真心。
总是会有那么一些人,可以轻易就得到幸福,又有那么一些人一直在游荡。可是所有的故事总会有结局,只是并非所有的故事都是格林童话,并非所有的公主和王子都会幸福地在一起。
但是,不用急。有时候有些事真的可以相信命运。
发之恋观后感篇6
今日我去电影院看了张艺谋拍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回家后又一次看了一遍艾米的《山楂树之恋》的小说。
那种感觉真是没有办法形容,只是觉得小说还是那么感人,电影不仅仅维持原著,并且还有独特的韵味----淡淡的忧伤、淡淡的色调、淡淡的人物……流畅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绿色的散文诗。
发现这部小说十分偶然,那时有一次在图书馆借书时正好走到现代小说的书架,看到有一本书没有放好,就随手拿起来翻看了几页,当时就被它优雅地装祯和名人们的评论吸引了,说是“最纯洁的感情”还十分感人,看着觉得好奇,所以就借回了家。
看这部小说真能够说是“一气呵成”,每看一遍都会令我泪流满面:第一次看完后,觉得老三太好了,一个能够适时保护你、关心你、爱护你的爱人,甚至能够说是一个“完美爱人”,并且当他明白自我得了白血病,能够“拥有”静秋时却为了她今后的幸福放弃了,这种“放弃”并不像有的人评论时所说的那是一种“病态”,而是一种更为深沉的爱!可是最终病魔无情地把他带走了,留给静秋和读者的却是无法弥补的遗憾……老三宛如上天赐予每一个女孩的童话、一个完美的梦、一份无法忘记的真爱!
第二次看完觉得静秋是一个十分坚韧的女孩,她的善良、坚韧、懂事、能干……真是十分完美,而这种完美也使她能够配得上任何一份无价的感情。在妈妈面前,她是个好女儿----肯干而能吃苦、体贴而重感情;在老三面前,她是个好女孩----矜持而有分寸、依恋而会关心。她将自我的感情一针针织进了毛衣里、将自我的思念一次次埋藏在心底。这就是初恋的感觉,青涩而优美、神秘又谨慎!
第三次看完这部小说,我才“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哀伤而凄宛的感情故事,一个只可能出此刻文艺作品中的“成人童话”。而这种完美却能够把我们各自内心深处对感情的渴望、畅想或是伤感或是难忘的记忆唤起,不一样的人看完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而这种对美丽或是难忘、往事或是未来的情感却能够作为每个人独特的内心感受留在心底,成为一份特有的梦想……
记得看完这部小说,我曾多么伤感而兴奋,捧着书一向在哭,那种十分难过而又不明白为什么悲痛的那种哭泣,似乎在为小说里的主人公、似乎又在为自我、似乎还在为感情的消逝或是那种最完美的感情……那种感觉仿佛眼看着一个美丽无比的玻璃器皿顿时在你面前破碎一样----无能为力而又悲痛难过!
我把这本小说介绍给许多朋友,甚至还动员朋友们团购了这部小说作为永远的珍藏。我始终认为,这是一本能够打动人内心的小说,并且把它放在书柜里,收藏并不仅仅是一本好书,抑或更是一种完美的感情!
所以,当得知它会被张艺谋导演拍成电影时,我就十分期待。并且从感情上,我十分崇拜张导,他的才气与创意,会使小说锦上添花的。
今日看完,真是十分享受!
整部电影清新而伤感,前后呼应铺垫,维持原著又稍加修改,能够说是十分完美。
电影也不并完全如我想象中的悲伤,其中也有令人愉快而又感动的情节,比如:老三想拉静秋过河时,静秋矜持地向后躲着,之后他找来一根树枝,两人各牵一头,那种初恋时令人心动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过河后,老三的手一点点往后、往后,最终握住了静秋的手,然后两人甜甜地笑着,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还有就是老三为了让静秋去医院看烧坏了的脚,把自我的胳膊割破,两人从医院回来,他脱了外衣给静秋披,因为挡住了脸,所以让静秋坐在自行车的大梁上,两人边骑车边玩,一会儿静秋翘起脚、一会儿老三撒开车把……两人玩得十分欢乐,就在这时却被静秋的妈妈撞到!这种巧妙的设计安排恰如其分地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情节,同时也让观众的心从欢乐的顶点,一下子就被紧紧地“揪”了起来。
整部电影还是无法改变老三的命运,完美的感情也无法躲避自我的宿命。
电影中有着淡淡的忧伤
从故事情节的编排、到细节的改编、到配曲的旋律都有着淡淡的忧伤。电影运用了出字幕的环节,黑色的底,白色的字,缓缓地出现,再配上淡淡的音乐,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氛围。
可是整部电影虽然忧伤,但决不伤感和压抑。它表现了一种完美和纯真,就像有个人在向你讲述一个遥远的故事,或是一个完美的梦境一样。就像静秋和老三在河边游泳的那场戏,让人感觉心动而不情色,是少男少女的那种纯真和欢乐,尤其表现出老三的健康和乐观,也为下文他的生病构成反差,不觉让人惋惜悲伤;同时还用勘探队员的话侧面解释出老三是因为调查二队采矿人员生病而研究矿石标本,被辐射伤害才得白血病的原因,无形之中又一次让人觉得他是一个好人,不该过早地离去而悲伤……
最终,电影的结尾总是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可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可是物是人非,让人更加难过……
电影里有着淡淡的色调
这部电影把白色的上衣、深蓝色的裙子,还有墨绿色的军大衣、深深浅浅的新绿和那烟雾缭绕下的山楂树、以及渐渐褪色为黑白的图像展现出来;还有两人相识时走过的那一片黄色的油菜花地,黄色,充满幸福的颜色,只是在电影里“昙花一现”;另外就像他每部作品几乎都会表现一门手工艺术一样,这次细化到了一只用黄色塑料绳编织的小金鱼,可是当老三割破手臂时滴在黄色金鱼身上的那滴血,也暗示着老三杯具命运的开始;最终用了红色:脸盆上红色的山楂果、给静秋买的红布料、还有就是静秋穿着做好的红外衣给老三送行……我也第一次感觉到红色并不仅仅代表喜庆,在电影结尾处的红色让我感到了一种凝重、一种生死相依的深沉、一种倾其所有的令人无法承受的爱……
电影里还有淡淡的人物形象
电影的两位主人公清新而纯真,无论是动作还是语言表现上都没有做作的表现,如果从个人角度客观评价,我觉得老三演得更为出色,尤其是见静秋妈妈的那场戏,开始的紧张、不安,之后的沉稳,甚至还会为静秋着想,让她坐下、给她上药……一切都很自然;还有就是在他出院时,静秋坐在医院外的台阶上,老三在窗口看着她,静秋开始生气地让他回去,老三则远远地从窗口望着她,然后老三的眼里流出泪水,缓缓地、缓缓地……那种感觉真的很感人。
所以两个人在语言上没有过多地修饰,刚开始我觉得他们是不是没有进入主角,但之后觉得也应当算是一种特色吧。毕竟在那种年代、那样的年龄,是不可能“轰轰烈烈”地谈恋爱的,所以这样想来也算是一种特色了。
看完电影觉得它流畅而自然,深沉而清新,宛如一首墨绿色的散文诗----清淡隽永,令人回味!
发之恋观后感篇7
首先,我想说《山楂树之恋》是一本很不错的小说。
“《山楂树之恋》,故事异常凄美,来自一个女人的亲身经历,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感情: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时很受打击,一向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村坪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村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喜欢上了静秋,很喜欢,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
清新明亮的场景和不断涌现的揪心细节,使该小说具有原生态小说不一样凡响的魅力。它在亲历者充满悔意的反复追忆下,呈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完美情人”,令所有女人魂牵梦萦。
曾有人这样夸张的评价说:“看到结局,所有中国人掩面而泣。”这话说的一的都不假。不明白是看的书多了,还是对情感这些东西有些麻木了,总之此刻看书,我很少流泪,可是,这本书几乎是我流着泪看完的。说实话,我很厌恶哭,尤其是在别人面前哭,我认为那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真笨小说写的真的很感人。当代作家,王蒙说:“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感情故事已经绝版。”因为这样荡气回肠的感情绝唱,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的了的……
所谓的山楂树之恋,就是超越时代的纯真初恋感情的代名词。初恋,对于每个人,不说都是完美的(因为大多是令人悲痛的),但对于已经经历过的人来说,绝对是难忘的,因为那是青春路上的第一朵花蕾。初恋,是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可是,此刻的年轻人,内心思想似乎有些变态。感情不是游戏,不允许玩弄!!所以,请正在谈恋爱的人,并且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认真审视自我的感情,对待自我的感情,仅有这样,才是对自我负责。
百家讲坛上曾推荐过这样一本书,名字叫做《人生若只如初见》,因为初见能够拥有最美的情感,初见能够拥有一万种可能,初见是没有预谋的,是最纯真的,不带任何瑕疵。
老三在一个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可是我会等你一辈子。”看了这句话,我心痛的哭了,老三死了,可是他却将人世间最美最美的感情留在了人间,留在了静秋的身边。在老三死去的三十年后,静秋已经任教于美国的一所大学。今年,她会带着女儿飞回那棵山楂树下,看望老三。那时候,她会对女儿说:“那里长眠着我爱的人。”
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齐,这是最支离破碎的杯具,但得到了史上最纯净的感情,这不禁也让人为之动容。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在通向感情的小路上,有一个意外的发现:真实的山楂树并不像抒情歌曲中所唱的那样诗情画意,相反,山楂树是一种极为朴素平常的乔木。但这种朴素的山楂树,足以见证一场令人心悸的感情。两个年轻人穿越一个时代的禁锢,在生命中勘探爱的矿藏,而在最难抵达的心灵幽深处,光芒闪烁的是最珍贵的爱的钻石。这光芒短暂,转瞬即逝,但它足以照亮那个时代的黑暗。它是黑暗王国的一线人性之光。在爱变得更为容易的今日,人们需要依靠繁复的和富于装饰性的手段来示爱,反而使爱成为生命的累赘。正如故事本身一样,小说的叙事同样也是古朴而单纯,如同《诗经》时代的感情歌谣。”这本小说的语言很平实无华,不像此刻作者郭敬明的语言那样细腻和清丽,但足以触及人心中最初的角落,让人为之一振,不禁落泪。
老三,堪称中国情圣!!!
?山楂树之恋》整本小说,都充斥着善和爱。
人性之善,一向是我们所期待的,而人类的礼貌所努力追寻就是至善,这是每一个活着的人所难以到达的。在这个信仰馈乏的时代,我个人对于善与爱的理解与期望仅仅如此:不去伤害别人即为善,不去夺人之爱即为爱。而此刻看来,这仅仅是带着绝望的冷漠的理解。长久以来,我的内心始终充斥着这样的感觉,挥之不去。因为我找不到能够让我坚持善良与付出的支撑点,我也找不到一个能够影响我从善的理由,因为我们没有内心的信仰,更没有抬头仰望天空。
仁与善,爱与情,并不是能够用概念以及定义来框定的。所以,多拿出一点爱心,让爱包围每个人!!
发之恋观后感篇8
?山楂树之恋》改编自一篇畅销的长篇小说,令海内外亿万中国人沉醉痴迷;被张艺谋拍成一部115分钟的电影,荡漾着清新纯真之风,演绎了发生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年轻恋人之间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男女主人公的杯具结局让每一个观众唏嘘不已。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美丽,单纯,青涩,静好的女中学生静秋,第一次来到西坪村,第一次看见开英雄花的山楂树,第一次听见歌唱山楂树的苏联歌曲,第一次遇见人称老三的大男孩,就在老三伸开手掌递给你糖块的完美瞬间,你思无邪地喜欢上了英俊潇洒有着陽光般笑容的他。
情窦初开的少女,毕竟太年轻,对感情懵懵懂懂,何况是身处那个时代,家庭出身的不好,母亲的病,经济的拮据,使你的脸上忧愁笼罩。就像歌里唱的清风吹拂着山楂树啊,你为何那么忧伤清风一样的老三心疼着静秋,他给你带来关爱,带来欢乐,给你换灯泡,换钢笔,为你做菜,为你披上大衣,为你妈妈买冰糖买核桃,他的眼里仅有你,他的心里只装着你。啊,静秋,你感到他的爱了吗
静秋从心里爱着老三,可是她不明白如何去爱,时代造成的性压抑、性知识的缺乏使她害怕男女的任何身体接触。老三接静秋回村,在夜间走山路,要摸黑过一条溪流。老三来拉静秋的手,静秋羞涩地后退躲着不让老三碰,老三只好拣了一根树枝,一人拽着一头,之后老三变魔术一样抓住了静秋的手,此刻,她不再拒绝你伸过来的手,你越过她心里的河洲,两个人甜甜的笑意,宛如初尝感情的幸福苹果。
有一种感情叫心疼,有一种感情叫单纯。有一种感情叫忧伤,有一种感情叫成全。老三启蒙了静秋的爱,温暖了静秋的心,援手着静秋的每一次危难。可是他要先走了,他是多么的不舍啊。医院里无情的大门把一对恋人分开,他望着恋人的背影流下绝望无助的泪。唯一的独处一夜,当静秋为爱下决心献出自我,他却狠狠地压抑着情欲,死守着白血病的秘密,把无限的深情印在爱人的额头和脸颊。在芳草青青的河畔,伊人已在水一方,隔河相对,任凭泪眼相望,竟无语凝咽,从此陰陽永隔,生死诀别。他伸出手臂,做最终的拥抱,拥抱他心上最可爱的姑娘,拥抱世上最纯真的感情。如此凄美空灵的拥抱成为那个时代的经典姿势。
茫茫碧落,天上人间情一诺。也许,没有爱过的人不相信世界上有感情,逢场作戏的人不相信感情能够永恒,为到达某种目的而爱的人不相信感情的纯真。而老三告诉我们:“有一个人,他就是死,也不会出尔反尔。”这是一个男子对感情忠贞不渝的誓言,“我能等,无论等多久。”他用年轻的生命信守他的承诺,“我等不了你一年零一月,也等不到你二十五岁,可是我能够等你一辈子。”这样的爱,早已超越生死。懂得爱,珍惜爱,敢于爱;钟情,多情,痴情,这样的老三拥有一种纯粹的美,什么比为了爱人将赴死的决心坚定如初更坦然的呢又有什么比为了爱人将来的幸福把自我的苦楚深深埋下更伟大的呢他有着最高贵的灵魂,在他的世界里,感情的最高境界就是为了深爱的人做一切自我能做到的事,倾尽所有在所不惜。
而美丽纯情的少女静秋,因为你太爱他,你对他朝思暮想一往情深,你把他的名字深深珍藏,直到最终也无法喊出他的名字,一声声“我是静秋”绝望而无助,如杜鹃泣血,片片化蝶,听着你的呼唤,老三眼角一滴晶莹的泪滚落,惊飞山楂花万朵无声坠地。静秋,世界上最疼你的那个人去了。你只道当时是寻常,却不知是这样的血肉相连,深入骨髓,只要你活着,他便不朽,因为这爱至真至纯而千古流芳。
正是一生一代一双人,爱了一场,等了一生,却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和春天有个约定,来年五月时,一齐去看山楂花开,但红色的山楂树,始终没有在这对恋人面前真正的怒放一次,也许,这正昭示着这段苦恋最终令人扼腕的结局。愿望越是完美如花,凋零起来越是残酷伤人。影片以乐景写哀情,畅美的笑容与悲伤的眼泪叠映,哀婉到绝伦,凄美到极致。
影片拍得很内敛,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性桥段,没有大开大阖的风云变幻,只是作为一种背景,像涂了一层底色,画布上是薄雾,云烟,山岚,清流,青草,树木,山村,小镇,是那种常绿常青的自然,是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如静静濡润的水墨画,给人清朗纯净的感觉。然而人物内蓄的青春活力暗流奔涌,纵无雷霆万钧也荡气回肠。
影片摒去一切芜杂枝桠,营造完美温馨的二人世界,那是两颗小星星的碰撞,两颗细心脏的跳动。他们相思着,相爱着,欢乐着,幸福着,爱是简简单单的,简简单单地爱着就好,骑自行车带人,塑料绳编金鱼,河边打水仗,是那个时代的人都做过的事情,真实如画,历历如在目前。
于是,有风吹过,有梦留痕,每个男人心里都有这样的静秋,每个女人心里都有这样的老三。像静秋那样单纯、清澈,像老三那样牺牲、执著,才算是真正的爱过。当下红尘滚滚,烟熏火燎,梦想与渴望被雪藏,银幕光影世界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感。影片还原人性最真实最纯真最干净的一面,纵然沧桑横绝,纵然沉郁失意,不要轻言放弃,相信未来,坚守住梦想,用爱点燃心中的期望。
发之恋观后感8篇相关文章:
★ 活着读后感8篇
★ 蚕故事读后感8篇
★ 飘小说读后感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