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观后感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入分析,撰写观后感时,我们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角色动机,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水浒传观后感推荐6篇,感谢您的参阅。
水浒传观后感篇1
最近,我观看了《水浒传》电视剧光盘,这部电视剧与原著基本相符,它讲述了宋徽宗时期梁山泊起义,直到轰轰烈烈结束的事,以宋江为核心人物,演绎了一出悲剧。
宋江本是郓城小吏。他不是第一个上梁山的人,为什么当上了梁山的首领呢?这是因为他有领导才能,而且为人乐善好施,意气深重,是妇孺皆知的“及时雨”。
但梁山上有领导才能的人有很多,为何只有宋江才能担此重任呢?我想是因为后者。例如柴进和宋江对待武松的不同态度,柴进是把武松当成看火的,而宋江却始终把武松当兄弟看待,宋江有此二胜,众人有此二败,他焉能不坐第一把交椅?
但宋江的愚忠,却让我对他的敬佩大打折扣。他的愚忠,害死了七十二位兄弟,七十二位好汉顷刻间变为七十二个冤魂,断送了一百零八位英豪的前程。他应该意识到,朝廷在招降他们之后,都没让他们进京,就把他们派去征讨反贼,朝廷的用意,就是要坐收渔翁之利呀!
吴用、林冲等人曾屡次劝阻,可他就是不听,他的固执,酿出一场悲剧,害死了自己,也害了众英雄。
但不管怎么说,《水浒传》这部电视剧篇幅浩大,画面及其壮观,是一部让我喜爱的片子。
水浒传观后感篇2
前段时间,把老版《水浒传》看完了,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对“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的理解
看的上一部电视剧就是《三国演义》,我对这两部电视剧的感受有很大不同。《三国演义》突出一个“智”,《水浒传》突出一个“勇”。年少正是血气方刚之时,读者再一看梁山好汉处理矛盾的方式,生活中的很多事可能都要用拳头解决了;而《三国演义》可以看作一个创业的故事,主人公都做出了一番大事业,读者年老时回顾自己的一生,可能会为碌碌无为而感到遗憾。这便是我对“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的理解了。
二、对招安的看法
宋江和方腊在船上谈判时,就各自表达了对招安的态度。宋江认为现在的皇帝才是正统,我们要有忠义之心,不能自立为王;方腊认为赵匡胤也是通过篡位夺得的'天下,自己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夺得天下。如果我是宋江,我也会选择招安。因为无论在梁山当强盗,还是攻占州府扩大地盘,在我的意识中都不是正当的,不被别人认可的,心里会没有一种归宿感。
三、印象比较深的几位人物
林冲太憋屈了,空有一身武艺,却不能杀了高俅。有一次绝好的机会杀高俅,把高俅的头都按在桌子上,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公明哥哥却不让杀高俅。林冲成就了宋江,自己却郁闷吐血而死。
嫉恶如仇,别人对武松好,武松也对他好;如果有人想害武松,那这个人也别想活。别的先不管,有人做了恶事,武松就要把他宰了。特别是武松回家发现哥哥被人害了,没有听信别人的蒙蔽之词,而是一点一点地搜集证据,找证人,打官司,最后杀了潘金莲与西门庆,王婆也被处斩。这一段真是大快人心,看得人热血沸腾。
能坐上梁山第一把交椅,还是很有领导气质的。最后身边的兄弟一个个死去,自己也被高俅蔡京等奸臣害死,只能说是当时的大环境造成的。相较晁盖,宋江更有长远的打算,对于集团的运营也有一套管理方法,言语上也比较会说。
吴用真得很无用,智取生辰纲成名,后来就没献出什么好的计策了。
感觉皇帝也挺开明的,可惜高俅蔡京总是一唱一和,把皇帝蒙得团团转。
四、追剧的热情在变化
前二十集真是太好看了,特别是描写武松的那一段,达到了剧情的高潮,后面二十集越看越不能提起人的兴趣。
五、水浒中女性角色的描写
我发现《水浒传》中的女性有两种代表:第一种就是对丈夫不忠诚,例如潘金莲勾引武松;阎婆惜与宋江的文书张文远行苟且之事;杨雄的老婆偷和尚;卢俊义的老婆和管家好上了。另一种就是比较汉子,例如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当然还有比较忠贞温柔的女子,例如林冲的夫人。
六、打戏拍得好
林冲舞枪、武松打虎(真老虎)、武松与西门官人打斗等这些打戏拍得太棒了,都有电影打戏的感觉了,袁和平指导果然名不虚传。
七、看原著与看电视剧的感受
以前看过一遍原著,书中描写的环境场景、打斗场景、朝代特征,感觉在脑海中无法进行联想,看完还是懵懵的。而看电视剧,人物场景、语气语调这些都让我比看书印象更加深刻,剧情在脑海中也更加连贯。因此我更喜欢通过电视剧视频了解历史。
水浒传观后感篇3
因为我很喜欢武侠打斗一类的书,在电视上看了几集水浒传,感觉很有意思,就买了一本水浒传看了起来。
在还没开始看的时候,听别人说过水浒传,在一百零八将中,最让我佩服的是宋江,因为他不仅是老大,而且为人仗义,在兄弟们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及时赶到,并且心地善良,不管他认不认识的人,只要有困难,他都会出手帮忙。
在读完水浒传之后,我感到很痛惜,因为宋江总想招安,虽然他是想让兄弟们生活的更好,远离和官府打打杀杀,并且可以精忠报国,但是皇上却是在利用宋江他们,并不相信他们,让宋江一行人去把各地区的农民起义全部消灭,在这个过程中,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燕青和武松不愿再过这样的生活,离开了剩余的兄弟们。最后原来的一百零八个人中,只有二十七个人存活,回到了皇宫。
读完以后,我对宋江的喜欢从此破灭,如果他一心不想着招安,而是和其他的起义军一起起义,那结局还会是这么的凄惨吗?不会。让我对宋江好感全无的主要原因是,他用毒酒把对自己最忠心,最热爱的弟弟给毒死了,虽然他这样是为了怕他弟弟在自己被陷害死以后为他报仇而名誉受损,但也不能应此毒死他弟弟。所以,宋江的行为让我对他好感全无。
水浒传观后感篇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每个角色刻画的都栩栩如生,一场场动魄的战争,让我手不释卷。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也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故事描写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再现了以刘备、曹操、孙权为代表的,“魏、蜀、吴”三国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许多英雄人物让我敬佩不已,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三顾茅庐,礼贤下士,求贤若渴,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重情重义,侠肝义胆:诸葛亮巧用“空城计”足智多谋。"桃园结义"草船借箭”"赤壁之战”:等经典故事一直让我回味。
?三国演义》也让我变得更加勇敢坚强,那是一个暑假,妈妈爸爸带我们去爬山,爬到一个景区的时候,我弟弟提议去走吊桥,我满脸“写”着不想去。可是走过了吊桥就到下一个景点了,所以不得不去,工作人员帮我们弄好安全绳后,我就走上了桥,刚开始走的时候并不害怕,但是走到桥中间时桥开始晃动了,我就不敢向前走了,看着妈妈爸爸和弟弟都顺利地过了桥,我的心里就开始忐忑不安了,但我想起《三国演义》里勇敢的英雄后,我就想我不能败在一座桥下,于是我一鼓作气走到了桥对面。这对我来说,是成长中又一次成功的挑战。
书好像一盏指路的明灯,读《三国演义》我领略到了古典名著的精华,开阔了眼界和胸襟,变得更博学,更智慧、更自信、更勇取,我们要像英雄们那样,敢于战胜困难挑战自我,做自己生命的强者。
水浒传观后感篇5
?水浒传》是一部鸿篇巨制,它由元末明初的文学奖、小说家施耐庵花费毕生心血所创。当我读完《水浒传》时,已经深深被文中那“大碗喝酒,大口吃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气概所吸引。说实话,
谁是真英雄?晁盖是真英雄。梁山聚义首当其冲,召集好汉一马《水浒传》中的108名将士,个个都是好汉。那么,谁又是真英雄呢?当先。功勋卓著不论其劳,为攻济州献身于义。晁盖的一生令人赞叹,即使在生命之火消耗贻尽之际,也不曾提起自己的丰功伟绩。像晁盖这样无私奉献、义不容辞的人,天底下有几个?
谁是真英雄?宋江是真英雄。晁盖归西日夜啼哭,起身让位不求富贵。人虽不俊胸怀壮志,彬彬有礼真正英雄。我打心底里佩服宋江,因为他人如其名。他的雄心壮志,胸怀宽广就像是滔滔江水,永世不绝。晁盖死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召集了108位好汉竖起了替天行道的旗杆。这等功高盖世,能不是英雄吗?
谁是真英雄?花荣是真英雄。百步穿杨箭法真好,结拜兄长待人谦和。一杯雄酒壮大心胆,替天行道在所不惜。花荣不愧为小李广,年纪虽轻,却箭法一流,可谓是百发百中。他与宋江关系极好,一杯酒下肚,就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如此重情重义,真是无人能比。活擒方腊,围剿济州,哪次遇到难题时,没有他忙碌、焦急的身影?
是啊!梁上好汉替天行道!这本《水浒传》感染着我,把我带回了千年的明朝。我爱《水浒传》!
水浒传观后感篇6
这个假期,我又读了一遍《水浒传》,对《水浒传》有了更深的了解,不愧是经典名著啊!
从这本书上,我知道了一百零八将的传奇故事,在宋仁宗时期,流行瘟疫,仁宗只好让洪信去请天师。来到的龙虎山,洪见一庙,听住持说是镇魔的,就想进去看,主持不让,洪信硬闯,把洞内石龟搬开,见了一个万丈深洞,突然,洞内冒出黑气,到空中化为金光,这些金光便转世为一百单八位好汉。
读完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梁山好汉的来历,也知道了当时的各种阶级斗争和朝廷的腐败无能。
我很欣赏李逵,他为人豪爽,很忠义,只是有些脾气不好,但他在宋江面前绝对不敢撒泼,前后对比,他就像个小孩子一样,有时候甚至还对宋江撒娇。他敢作敢当,值得我们学习。但是,他太爱杀人,加上脾气暴躁,容易冲动,所以总是惹麻烦,我们可不能像他一样,遇到事情要冷静,不能乱发脾气。
宋江这个人很讲义气,也很孝顺,要不就不会叫孝义黑三郎了,正是因为他重义气,很友善,才在好汉中树立起威望,让大家更团结,但是他却很希望被招安,我不太赞同,不想让其他好汉在刀尖上过日子的想法可圈可点,但是他太中庸,在奸臣当道的时期,是容不下这些忠义之士的。我们想问题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一定要把眼光放远,考虑长远利益。
这本书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他用生动的故事刻画了众位好汉的形象。他的文笔我们应该去借鉴学习。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如果贪官污吏很多,即使统治者再好,也会产生官逼民反的情况,如果统治者昏庸无能那就更是了,所以,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贤臣,更需要有明君。只有君臣民团结起来,国家才能兴盛起来。
水浒传观后感推荐6篇相关文章:
★ 水浒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