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读后感200字8篇

时间:
Monody
分享
下载本文

我们写读后感是为了将阅读的收获转化为内在的智慧,一篇精彩的读后感能让书中的哲理在读者心中生根发芽,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风筝》读后感200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风筝》读后感200字8篇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1

读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之后,有一句话铭记在我的脑海中:为你,千千万万遍。没有万语千言,哈桑用寥寥几个字向我们阐述了最真挚的友谊。

阿富汗,这个曾经在我脑海中只留下荒芜战争场景的国度,却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让我有了重新的认识。在书中,我看到了最最真实的阿富汗——一个有欢乐、有悲伤、有良知亦有邪恶的国度,一个人性化的国度。无可否认,哈桑和阿米尔这段友谊,是千千万万阿富汗人的缩影,是千千万万段友谊的缩影。也许不尽相同,但却有着共同的出发点——为了朋友而义无反顾!

哈桑为阿米尔追到了蓝色的风筝,也因为那一只风筝被欺负、被蹂躏,却依旧毫无怨言。反观之,少年的阿米尔在这段友谊中却担当着一个狠心的角色,忽视哈桑的付出、陷害哈桑甚至害得他不得不选择离开。故事的结局是令人意外的,阿米尔等来的是哈桑逝去的消息,一别成永别,留下的、只是满满的悔恨。阿米尔只能移情,成为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的人。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但却是最扣我心弦的一个。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2

?追风筝的人》讲述了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他父亲仆人儿子哈桑之间的友情故事,作者并没有很华丽的文笔,她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故事的最后,阿米尔救回了索拉博,可此时的索拉博却因精神上的伤痛至以完全失去感情,唯有说起风筝——那哈桑和阿米尔童年最喜爱的玩物时,才会不知觉的笑起来……

真是可悲可叹!

而《追风筝的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构成人生挫折或酿成人生悲剧的原因是多样的,除去无法违背的客观现实外,人性的弱点是不可否认和回避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书中对种种苦难和暴行毫不讳言,对阿米尔的懦弱、自私、软弱、逃避心理进行了毫不掩饰的描述,昭示了人性存在的弱点。

最后,还是引用书中一句话,作为正能量的结尾:所有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我们那时心中的风筝,我们奔跑着,一直向前,眼中心里想的都是它。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3

那风筝上的鲜丽的彩绘,勾勒出他们曾经的友谊,在他得知哈桑是他父亲的私生子时,此刻的友情已上升到了兄弟情。那背叛的雨愧疚的风早已将风筝上的图案变得模糊不清。但是此刻的阿米尔要追上那个风筝,只有追上它,才能赎清儿时的自己犯下的罪过,才能原谅自己,让自己的灵魂平静下来,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但是,他追上了吗?

书中结尾写道:“我追,一个成年人在一群尖叫的孩子中奔跑。我不在乎。我追,风拂过我的脸庞,我唇上挂着一个像潘杰希尔峡谷那样大大的微笑。我追。”

结尾的未知性,更赋予了全书悲剧性的色彩,让这个故事变得更残忍。或许儿时的阿米尔对那个对他无数次发誓“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所做的一切,是用一生也赎不完的罪。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4

看了《追风筝的人》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是一个沉下心来读书的开始,一个深入思考的开始。不得不承认,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几乎对读书丧失了兴趣。经常是拿起一本书——放下。看起来,我与书无缘了。但总会有一个转折点的。当我看到《追风筝的人》这个书名,引发了我无限的联想。又看到它的封面——黄昏的天空。一层层斑斓云彩中有一片蔚蓝天空,仿佛把人带到更深更广远的世界。一只拖着长长尾巴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因为一个书名,因为一个梦境,我买下了它。

故事的开始,在阿富汗。说起这个我们的邻国,并不是一个太平世界。我们总会把它与战争、难民、死亡联系在一起。让我们想起的总会是一张张惊恐的脸,没有轻松,更不会有笑容。这不是什么童话故事,也并非喜剧。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5

在阅读《追风筝的人》时,当阿米尔决定踏上赎罪的道路,回到战乱的阿富汗寻找哈桑时,我还在期盼,在阿米尔推开门的刹那,出现的是年迈的哈桑仍在等待着阿米尔来寻他,哈桑将以久违的拥抱来宽恕他,可是,结局却是哈桑已经与世长辞,时间的流失无限的延长了阿米尔自我救赎的道路。

悲剧存在的意义在于什么?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可以是爱,正义,忠诚,责任,也可以是感恩、拼搏、梦想……其实,使人生有价值的东西从来就是难以一一罗列的,他们默默地潜伏于人们的心中,通过各种方式外化于形,从而让他人有所体会与触动。悲剧的作用就在于引起读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引起读者对美好事物遭到毁灭的痛心与叹息,同时引导读者对悲剧发生的原因进行反思与共勉。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6

然而一切在他们12岁那年的冬天发生了变化。在喀布尔的冬天,当地有一个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目——斗风筝比赛。这个比赛比的不是谁的风筝放得高放得远,而是比赛谁的风筝能摧毁别人的风筝,最后的唯一幸存者便是胜利者,但这不是最大的荣耀,最大的荣耀是要追到最后一个被割断的风筝。似乎是天生为这个比赛而生的,阿米尔是斗风筝的高手,而哈桑则是追风筝的高手。为了赢得这个比赛,为了赢得父亲的重视和刮目相看,阿米尔无比渴望赢得这个比赛,以此改变自己在父亲心中懦弱无能的印象。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7

当这本书出版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来信表达了他们对阿富汗有了更具体的认识,不再仅仅把这个国家看作是一片不幸,麻烦不断,灾难深重的土地,很多人想捐钱给阿富汗人,甚至想收养阿富汗孤儿。这些信体现了优秀的小说作品所独有的联结人们的力量,从中还可看到人类的体验有多么的共通,;廉耻,负疚,后悔,爱情,友谊,宽宥和赎罪。它不分种族,不分贫贱。

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忠诚与阿米尔的背叛最终导致了阿米尔的铤而走险,他救回了侄子,也让自己的灵魂解救,从此不再噩梦萦绕。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他正视了人的弱点,人没有十全十美的,在成长乃至成熟的过程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失去自己固守的信条,自责和逃避解决不了任何事,不管你是位尊还是位卑,良心的折磨是最令人痛苦的,只要当罪行导致善行,那才是真正的救赎。

读书,读一本真正的好书,它会荡涤你的灵魂。

《风筝》读后感200字篇8

很久没有静下心来认真读一本书了,手里捧着这本300多页的《追风筝的人》,看着封面上的精彩书评,我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这次跌宕起伏、精彩纷呈的异国之旅。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阿米尔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一个富人社区中的富裕家庭,是当地身份显贵的`普什图人,哈桑则是阿米尔家仆人阿里的儿子,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哈扎拉人。身份悬殊的阿米尔和哈桑却是好朋友,他们秉承着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的纯朴念头,两个人经常一起游戏,一起玩耍,一起恶作剧,一起快乐的追逐风筝,过着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风筝》读后感200字8篇相关文章:

乡心读后感200字6篇

红楼读后感200字7篇

读后读后感200字参考7篇

《家》读后感200字6篇

《家》读后感200字通用6篇

200字读后感优质5篇

小木偶读后感200字5篇

母与子读后感200字6篇

《家》读后感200字参考5篇

读后读后感200字精选6篇

《风筝》读后感200字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