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跑的教案6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考虑到家长的反馈和建议,细致入微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直线跑的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直线跑的教案6篇

直线跑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区别。

2、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渗透数学中的极限思想。

教学重点:

直线和射线的认识。

教学难点:

直线、线段和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

关键:通过电脑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三者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

白纸一张,学习单一张,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找准起点,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来画一画。老师把要求读一读。

师:明白要求了吗?开始画.

反馈:

(1)、师:好!停笔,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画的作品。(出示画直线的同学作品),

谁画的?画得不错!和它画得一样的举手.你们知道这样的线叫什么吗?

师:对,叫直线,老师把它画在黑板上。

(2)师: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出示线段)谁画的,也画得不错!和他一样的举手!这样的线叫什么?(线段)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了。

老师也把它画在黑板上(板书)。

(3)、欣赏另外的线(波浪线)。师:这是谁画的,也画得不错,你画得是什么线?和他一样的举手.

(4)师:老师也画了一条,我们来欣赏一下,有谁认识它?(射线)

这样的.线叫射线。

师:老师把它画在黑板上,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的?

师:谁来说一说?观察很仔细,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画一条射线。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哪里看到过像射线这样的现象?举例(生说3个)老师也找了一些例子,我们来欣赏一下。

揭题:同学们刚才我们画了很多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要来研究黑板上这三种直直的线。

二、展开新知学习

1、教学直线的特点

师:我们先来看直线(课件出示),它有什么特点?(直的,没有端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延长线的两端),仔细听还在长吗?你有什么发现?(向两端不断的延长),

师:如果用一把尺子去量它的长度,能量出来吗?(不能度量)

师:现在谁能再来完整的说一说直线有什么特点?

2、线段特点回忆

师:下面请同学们再看大屏幕,老师在直线上点两点,这两点之间的部分就是线段。仔细观察线段有什么特点?(板书:有两个端点,不能延长,能度量)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线段的特点.

3、认识射线及特点

师:刚才我们在直线中得到了线段,那么在直线中能得到射线吗?

师:现在老师在直线上点一点,这一点一旁的部分就是射线,(左边)这一点一旁的部分也是射线。

师:仔细观察射线有什么特点?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汇报一下。(一个端点,能向一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

这条射线可以向哪端无限延长,(右)为什么不能向左边无限延长呢?(有一个端点)

另外一条可以向哪端无限延长。

4、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和联系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直线、线段、射线他们各自的特点,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讨论它们的特点的?(端点个数,能否延长,能否度量)板书。那么它们之间也有不同点和相同点呢?四人小组互相讨论一下。(指着板书)

师:学生汇报不同点。

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呢?(都是直的)因为它们都是直的,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刚才线段和射线是怎么得到的?

师:直线里可以取出线段,直线里又可以取出射线,我们就说线段和射线是直线里的一部分

5、适时练习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又知道了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下面我们来做一个练习

(1)、判断:下面哪些是直线?哪些是射线?哪些是线段?

(2)、画一画

师:老师把要求读一遍,请同学们仔细听。用尺子画一画。

师:老师先示范的画一条。从这点出发还能再画射线吗?现在老师给大家20秒时间来画。开始!

师:数一数,你画了几条?问3个学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老师给大家更多的时间?还能画吗?能画多少条?

现在请电脑老师来验证一下。

师:电脑老师都画得累死了,这说明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条射线。

二、认识角

1、角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是一点,从这一点出发画两条射线,这是什么?(角)电脑出示一个钝角,这是角吗?出示直角,这是角吗?

师:谁来说一说刚才这些角是怎么画出来的?(从一个点画两条射线就是角)

老师根据学生的描述画一个角。是不是角,

请同学们也来画一个角,要求边画边说。

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师:你认为这句画中哪些词语比较重要。(一点,两条射线)我们判断角的时候就要从这两方面去判断。

我们再把角的定义齐读一遍。

2、判断角

下面哪些图形是角?哪些图形不是角?并说说理由.

3、角名称教学

师:在角中这一点叫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一个角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请大家在自己画的角上注出顶点和边。

师:角我们还可以用∠的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跟我们学过的<比较相似,但有些地方确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角的符号下满一横是平的,小于号是往下斜的,我们一定要分清楚)下面我们一起来用手来比划一下角的符号,一横要平。

请在纸上写一个角的符号。

师:有了角的符号我们就可以来表示角了,我们可以给这个角编上号,先看老师编一编,先在角上画出圆弧,(慢)再写上数字1,这个角就记作:∠1,读作:角1(板书)。如果我编上2这个角就读作角2,3呢?

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角上也编一编,记一记,读一读。

师:同学们,学会了吗?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四、巩固提高

1、猜一猜:根据老师的描述猜一我们今天学过的线的名称。

有始有终有始无终无始无终

线段射线直线

师:你是怎么想的?大家和他想的一样吗?

2、用手势表示对错

老师先给大家一些时间仔细思考对错,然后我们一起来用手势来判断。

(1)射线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

(2)一条直线长5厘米。

(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线段和射线是直线里的一部分。

3、用尺子画一画

(1)、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

师:经过一点是什么意思?先看老师画一画。你还能画吗?老师再给大家20秒时间,停笔,你画了几条?如果老师再给大家很多时间,还能画吗?能画多少条?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

(2)、同时经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师:同时经过两点是什么意思?请在下面画一画。把你发现的结论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直线、射线和角

不同点相同点。

端点个数能否延长能否度量。

直线没有端点向两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都是直的。

线段两个端点不能延长能度量。

射线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长不能度量。

直线跑的教案篇2

教学内容:

1、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

2、运球游戏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本课的练习方法,明确篮球原地运球、直线运球的技术原理及作用,能正确区分原地运球和直线运球的不同之处。认识篮球运动的目的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增进健。

2、技能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85%以上的学生正确掌握原地运球技术,75%以上的学生在一定速度中能正确运用直线运球技术,提高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2)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素质,提高协调性及快速反应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力争胜利的竞争意识及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强化学生的爱情感,提高想象、交往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和心理素质。

2)95%以上的学生对情感目标的接受。

教学过程

一、篮球:

(一)复习原地运球:

(1)原地起球

(2)多种姿势原地运球(蹲、坐、站)

(3)原地高、低姿听信号变化运球。

(4)原地高、低姿看信号变化运球

(二)学习直线运球

重点:运球时按拍球的部位难点:能控制球

(1)听口令直线运球(注视目标、慢速移动)(2)看手势直线运球(3)直线追逐运球

1、讲解、示范、组织练习。2、巡视指导3、强调抬头目视前方

口诀:

按球后上分用力;

落点脚外侧前方;

人球速度要一致

球弹腰高看前方。

教法:讲解、示范、指导、提问,个别辅导。

练习(一)的练习、示范队形同上:练习体会动作要领记口??

练习二:

(1)绕场运球

(2)对角线运球等

1、改进、提高运球技术动作,

2、让学生有成功体验;

3、手掌不触球

强调正确的身体姿势与养成良好的运球时观察前方的.习惯。

4、体会球的反弹规律;体会直线运球正确的击拍球的部位;解放目光。

5、体会身体姿势和脚步动作协调配合。

二、运球游戏:(老鹰捉小鸡)

重点:提高运球能力。难点:如何协作。游戏方法及规则:分四人组成一组,一人扮演老鹰,一人扮演母鸡,教师鸣笛,游戏开始,要求每位同学在游戏中必须是运球进行的谁先捉到小鸡谁先赢。要求:活动有序、气氛活跃,积极向上,团结协作。

2、小结本课

3、归还器材,宣布下课

引导指挥学生、参与活动。表扬,提出今后注意事项。

直线跑的教案篇3

【课时目标】

1.会判断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2.理解两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判定定理,会求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能用公理4及等角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相关证明.

1.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且只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____________.

3.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

4.异面直线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

(2)判定定理:过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______________.

5.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作直线a′,b′,使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把a′与b′所成的________________叫做异面直线a与b所成的角.

如果两条直线所成的角是________,那么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练习:

一、填空题

1.若空间两条直线a,b没有公共点,则其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

2.若a和b是异面直线,b和c是异面直线,则a和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

3.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与对角线ac1异面的棱共有________条.

4.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顺次连结四边中点的四边形的形状是________.

5.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③若直线a,b,c满足a∥b,b⊥c,则a⊥c;

④若直线l1,l2是异面直线,则与l1,l2都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

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________.

6.有下列命题:

①两条直线和第三条直线成等角,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②四条边相等且四个角也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③经过直线外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④若∠aob=∠a1o1b1,且oa∥o1a1,则ob∥o1b1.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为________.

7.空间两个角α、β,且α与β的两边对应平行且α=60°,则β为________.

8.已知正方体abcd—a′b′c′d′中:

(1)bc′与cd′所成的角为________;

(2)ad与bc′所成的角为________.

9.一个正方体纸盒展开后如图所示,在原正方体纸盒中有如下结论:

①ab⊥ef;

②ab与cm所成的角为60°;

③ef与mn是异面直线;

④mn∥cd.

以上结论中正确结论的序号为________.

二、解答题

10.已知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cd、ad的中点.

求证:(1)四边形mna1c1是梯形;

(2)∠dnm=∠d1a1c1.

11.如图所示,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且ab与cd所成的角为30°,e、f分别是bc、ad的中点,求ef与ab所成角的大小.

能力提升

12.如图所示,g、h、m、n分别是正三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序号).

13.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c1中,e、f分别是面a1b1c1d1和aa1d1d的中心,则ef和cd所成的角是______.

1.判定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依据就在于两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的定义.很多情况下,定义就是一种常用的判定方法.另外,我们解决空间有关线线问题时,不要忘了我们生活中的模型,比如说教室就是一个长方体模型,里面的线线关系非常丰富,我们要好好地利用它,它是我们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好工具.

2.在研究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时,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将空间问题向平面问题转化,这是我们学习立体几何的一条重要的思维途径.需要强调的是,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α的范围为0°

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可通过多种方法平移产生,主要有三种方法:①直接平移法(可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②中位线平移法;③补形平移法(在已知图形中,补作一个相同的几何体,以便找到平行线).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答案

知识梳理

1.相交直线 平行直线 异面直线

2.互相平行 3.相等

4.(1)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异面直线

5.a′∥a b′∥b 锐角(或直角) 直角 0°

作业设计

1.平行或异面

2.相交、平行或异面

解析 异面直线不具有传递性,可以以长方体为载体加以说明a、b异面,直线c的位置可如图所示.

3.6

4.矩形

解析

易证四边形efgh为平行四边形.

又∵e,f分别为ab,bc的中点,∴ef∥ac,

又fg∥bd,

∴∠efg或其补角为ac与bd所成的角.

而ac与bd所成的角为90°,

∴∠efg=90°,故四边形efgh为矩形.

5.2

解析 ①④均为假命题.①可举反例,如a、b、c三线两两垂直.

④如图甲时,c、d与异面直线l1、l2交于四个点,此时c、d异面,一定不会平行;

当点a在直线a上运动(其余三点不动),会出现点a与b重合的情形,如图乙所示,此时c、d共面相交.

6.③

7.60°或120°

8.(1)60° (2)45°

解析

连结ba′,则ba′∥cd′,连结a′c′,则∠a′bc′就是bc′与cd′所成的角.

由△a′bc′为正三角形,

知∠a′bc′=60°,

由ad∥bc,知ad与bc′所成的角就是∠c′bc.

易知∠c′bc=45°.

9.①③

解析

把正方体平面展开图还原到原来的正方体,如图所示,ab⊥ef,ef与mn是异面直线,ab∥cm,mn⊥cd,只有①③正确.

10.

证明 (1)如图,连结ac,

在△acd中,

∵m、n分别是cd、ad的中点,

∴mn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mn∥ac,mn=12ac.

由正方体的性质得:ac∥a1c1,ac=a1c1.

∴mn∥a1c1,且mn=12a1c1,即mn≠a1c1,

∴四边形mna1c1是梯形.

(2)由(1)可知mn∥a1c1,又因为nd∥a1d1,

∴∠dnm与∠d1a1c1相等或互补.

而∠dnm与∠d1a1c1均是直角三角形的锐角,

∴∠dnm=∠d1a1c1.

11.解 取ac的中点g,

连结eg、fg,

则eg∥ab,gf∥cd,

且由ab=cd知eg=fg,

∴∠gef(或它的补角)为ef与ab所成的角,∠egf(或它的补角)为ab与cd所成的角.

∵ab与cd所成的角为30°,

∴∠egf=30°或150°.

由eg=fg知△efg为等腰三角形,当∠egf=30°时,∠gef=75°;

当∠egf=150°时,

∠gef=15°.

故ef与ab所成的角为15°或75°.

12.②④

解析 ①中hg∥mn.

③中gm∥hn且gm≠hn,

∴hg、mn必相交.

13.45°

解析 连结b1d1,则e为b1d1中点,

连结ab1,ef∥ab1,

又cd∥ab,∴∠b1ab为异面直线ef与cd所成的角,

即∠b1ab=45°.

(2) ,设切点坐标为 ,则切线的斜率为2 ,且 ,于是切线方程为 ,因为点(-1,0)在切线上,可解得 =0或-4,代入可验正d正确,选d。

点评:导数值对应函数在该点处的切线斜率。

例6.(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s(r)= r2,周长c(r)=2 r,若将r看作(0,+∞)上的变量,则( r2)`=2 r ○1,○1式可以用语言叙述为:圆的面积函数的导数等于圆的周长函数。对于半径为r的球,若将r看作(0,+∞)上的变量,请你写出类似于○1的式子: ○2;○2式可以用语言叙述为: 。

(2)曲线 和 在它们交点处的两条切线与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是 。

解析:(1)v球= ,又 故○2式可填 ,用语言叙述为“球的体积函数的导数等于球的表面积函数。”;

(2)曲线 和 在它们的交点坐标是(1,1),两条切线方程分别是y=-x+2和y=2x-1,它们与 轴所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

点评:导数的运算可以和几何图形的切线、面积联系在一起,对于较复杂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题型4:借助导数处理单调性、极值和最值

例7.(1)对于r上可导的任意函数f(x),若满足(x-1) 0,则必有( )

a.f(0)+f(2)2f(1) b. f(0)+f(2)2f(1)

c.f(0)+f(2)2f(1) d. f(0)+f(2)2f(1)

(2)函数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 ,导函数 在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函数 在开区间 内有极小值点( )

a.1个 b.2个 c.3个 d. 4个

(3)已知函数 。(Ⅰ)设 ,讨论 的单调性;(Ⅱ)若对任意 恒有 ,求 的取值范围。

解析:(1)依题意,当x1时,f(x)0,函数f(x)在(1,+)上是增函数;当x1时,f(x)0,f(x)在(-,1)上是减函数,故f(x)当x=1时取得最小值,即有f(0)f(1),f(2)f(1),故选c;

(2)函数 的定义域为开区间 ,导函数 在 内的图象如图所示,函数 在开区间 内有极小值的点即函数由减函数变为增函数的点,其导数值为由负到正的点,只有1个,选a。

(3):(Ⅰ)f(x)的.定义域为(-∞,1)∪(1,+∞).对f(x)求导数得 f '(x)= ax2+2-a(1-x)2 e-ax。

(?)当a=2时, f '(x)= 2x2(1-x)2 e-2x, f '(x)在(-∞,0), (0,1)和(1,+ ∞)均大于0, 所以f(x)在(-∞,1), (1,+∞).为增函数;

(?)当00, f(x)在(-∞,1), (1,+∞)为增函数.;

(?)当a>2时, 0

当x变化时, f '(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x(-∞, -a-2a)

(-a-2a,a-2a)(a-2a,1)(1,+∞)

f '(x)+-++

f(x)????

f(x)在(-∞, -a-2a), (a-2a,1), (1,+∞)为增函数, f(x)在(-a-2a,a-2a)为减函数。

(Ⅱ)(?)当0f(0)=1;

(?)当a>2时, 取x0= 12 a-2a∈(0,1),则由(Ⅰ)知 f(x0)

(?)当a≤0时, 对任意x∈(0,1),恒有1+x1-x >1且e-ax≥1,

得:f(x)= 1+x1-xe-ax≥1+x1-x >1. 综上当且仅当a∈(-∞,2]时,对任意x∈(0,1)恒有f(x)>1。

点评:注意求函数的单调性之前,一定要考虑函数的定义域。导函数的正负对应原函数增减。

例8.(1) 在区间 上的最大值是( )

(a)-2 (b)0 (c)2 (d)4

(2)设函数f(x)= (Ⅰ)求f(x)的单调区间;(Ⅱ)讨论f(x)的极值。

解析:(1) ,令 可得x=0或2(2舍去),当-1x0时, 0,当0x1时, 0,所以当x=0时,f(x)取得最大值为2。选c;

(2)由已知得 ,令 ,解得 。

(Ⅰ)当 时, , 在 上单调递增;

当 时, , 随 的变化情况如下表:

极大值

极小值

从上表可知,函数 在 上单调递增;在 上单调递减;在 上单调递增。

(Ⅱ)由(Ⅰ)知,当 时,函数 没有极值;当 时,函数 在 处取得极大值,在 处取得极小值 。

点评: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题型5:导数综合题

例9.设函数 分别在 处取得极小值、极大值. 平面上点 的坐标分别为 、 ,该平面上动点 满足 ,点 是点 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求

(i)求点 的坐标;

(ii)求动点 的轨迹方程.

解析: (Ⅰ)令 解得 ;

当 时, , 当 时, ,当 时, 。

所以,函数在 处取得极小值,在 取得极大值,故 , 。

所以, 点a、b的坐标为 。

(Ⅱ) 设 , ,

,所以 。

又pq的中点在 上,所以 ,消去 得 。

点评:该题是导数与平面向量结合的综合题。

例10.(06湖南卷)已知函数 ,数列{ }满足: 证明:(?) ;(?) 。

证明: (i).先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1,2,3,…

(i).当n=1时,由已知显然结论成立。

(ii).假设当n=k时结论成立,即 。

因为0

又f(x)在[0,1]上连续,从而 .故n=k+1时,结论成立。

由(i)、(ii)可知, 对一切正整数都成立。

又因为 时, ,所以 ,综上所述 。

(ii).设函数 , ,

由(i)知,当 时, ,

从而 所以g (x)在(0,1)上是增函数。

又g (x)在[0,1]上连续,且g (0)=0,所以当 时,g (x)>0成立。

于是 .故 。

点评:该题是数列知识和导数结合到一块。

题型6:导数实际应用题

例11.请您设计一个帐篷。它下部的形状是高为1m的正六棱柱,上部的形状是侧棱长为3m的正六棱锥(如右图所示)。试问当帐篷的顶点o到底面中心 的距离为多少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本小题主要考查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析:设oo1为x m,则由题设可得正六棱锥底面边长为 (单位:m)。

于是底面正六边形的面积为(单位:m2):

帐篷的体积为(单位:m3):

求导数,得 ;

令 解得x=-2(不合题意,舍去),x=2。

当1

所以当x=2时,v(x)最大。

答:当oo1为2m时,帐篷的体积最大。

点评:结合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最值,理解导数的工具作用。

例12.已知函数f(x)=x + x ,数列|x |(x >0)的第一项x =1,以后各项按如下方式取定:曲线x=f(x)在 处的切线与经过(0,0)和(x ,f (x ))两点的直线平行(如图)求证:当n 时,

(Ⅰ)x

证明:(i)因为 所以曲线 在 处的切线斜率

因为过 和 两点的直线斜率是 所以 .

(ii)因为函数 当 时单调递增,而

所以 ,即 因此

又因为 令 则

因为 所以

因此 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导数、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以及不等式的证明,同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

题型7:定积分

例13.计算下列定积分的值

(1) ;(2) ;(3) ;(4) ;

解析:(1)

(2)因为 ,所以 ;

(3)

(4)

例14.(1)一物体按规律x=bt3作直线运动,式中x为时间t内通过的距离,媒质的阻力正比于速度的平方.试求物体由x=0运动到x=a时,阻力所作的功。

(2)抛物线y=ax2+bx在第一象限内与直线x+y=4相切.此抛物线与x轴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记为s.求使s达到最大值的a、b值,并求smax.

解析:(1)物体的速度 。

媒质阻力 ,其中k为比例常数,k>0。

当x=0时,t=0;当x=a时, ,

又ds=vdt,故阻力所作的功为:

(2)依题设可知抛物线为凸形,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x1=0,x2=-b/a,所以 (1)

又直线x+y=4与抛物线y=ax2+bx相切,即它们有唯一的公共点,

由方程组

得ax2+(b+1)x-4=0,其判别式必须为0,即(b+1)2+16a=0.

于是 代入(1)式得:

令s'(b)=0;在b>0时得唯一驻点b=3,且当0<b<3时,s'(b)>0;当b>3时,s'(b)<0.故在b=3时,s(b)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即a=-1,b=3时,s取得最大值,且 。

点评:应用好定积分处理平面区域内的面积。

五.思维

1.本讲内容在高考中以填空题和解答题为主

主要考查:

(1)函数的极限;

(2)导数在研究函数的性质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计算曲边图形的面积和旋转体的体积。

2.考生应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复习,以本题目为主,以熟练技能,巩固概念为目标。

直线跑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 积极参与影子游戏,在游戏中思考阴影的成因;能通过探究归纳得出光的传播规律,进而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理解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等现象,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

2、 了解光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知道真空中、空气中的光速,理解测光距的原理。

3、 了解我国古代在光现象研究上的成就,知道中华文明对科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重点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探索过程,光速的大小及理解有关的生活、自然现象

2、日食、月食的成因,光速的应用

[设计思想] 这是一节集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身的课。授课时,先通过游戏体验有关的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检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了解光和影揭开了中国古文明的秘密,以及用激光制成的测距仪,让学生到科学的巨大作用。

[教学用具]

学生自带:手电筒、厚纸板2张、铅笔、玩具激光器(没有可不带);

教师备有:豆浆、方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引入

师:大家请看,阳光从窗口照到了我们的教室,大家有没有想过,光是如何传过来的?

二、 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这堂课我们先做个游戏。大家打开手电筒,在桌子上竖一支铅笔,谁能用手把影子压在下面?”

生:实验

师:“能否压住?为什么会产生影子?”

生:(可能的答案)“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由于学生小学自然常识已学过,马上会想到这个答案,但未必知其所以然。)

师:“为什么光沿直线传播会产生影子?”

生:回答

(说明:如果教室离操场较近,在太阳下游戏效果更佳,趣味性更强。)

师:“光在水中是否沿直线传播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器材如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光沿直线传播?

(说明:因为小学已学过,所以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择其一个探究即可。)

生:分组试验,再派代表交流发言,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光的直线传播》。(对于光线显现不清晰的问题,可让同学们再讨论。)

师:“通过试验,可得到什么结论?”

生:回答

师:打开投影仪,光投向银幕。“同学们,我们再做一个游戏,利用手影做出一些动物的形状,哪个同学来试试?”

师:让一些举手的同学来表演

师:“手影为什么会随手形改变?”

生:回答

(说明:两个游戏分阶段做,可保持课堂的活跃气氛。)

师:“请同学们观看图3-29,林间的光柱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请大家再做一个实验,在厚纸板上用刀挖一个三角形的孔,同学们拿纸板在日光灯下观察下面的光斑,会看到什么?”

(说明:拉上窗帘,让教室暗一些。日光灯开得不易多。这个实验现象学生会觉得意外惊奇,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思维。)

生:实验。

师:“请代表发言。”

生:回答。

师:“为什么会有长方形光斑?”

生:回答。

(说明:估计学生难于讲清。)

师:介绍《墨经》中关于小孔成的故事,并让学生阅读p79有关内容。

师:板画

“哪能个同学领会书上的.内容,来黑板画图说明?”

“光线可以用带箭头线表示”

生:代表上黑板画

师:“小孔成像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刚才为什么三角形孔下看到了圆形光斑?”

生:回答

师:“同学们,日食,月食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

生:回答

师:讲述“光与影揭开了中国文明的秘密”的故事,并多媒体展示日食,月食的情景。

“日食,月食说明了什么?“

生:回答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光如何传播?哪些现象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板书)

师:“光传播需要时间吗?”

“课本上两个卡通人谁说得对?”

生:讨论

师:讲解光速并板书,然后要求同学们阅读p79光速

师:要求同学们看课本“读一读”。

生:阅读

师:投影思考题

“向月球发射一束激光,过2.5秒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计算月球离地球多远?”

生:练习

(通过练习,既熟悉了光速的应用,也进一步了解了测距仪的作用。)

三、 课堂小结

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光每秒传播的距离是3×108m。3、通过游戏发现问题,从而进一步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四、 巩固练习

1、 下列不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灯泡发光时温度很高 b、烈日下用伞挡阳光 c、挖隧道用激光准直

d、小孔成像

2、向月球发射一束光,过2、5秒钟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光,计算月球离地球多远?

五、 布置作业

课本p66

附1:板书设计

三、光的直线传播

影子的形成 小孔成像图

小孔成像 光沿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 光速----每秒3×108m

附2教学建议

1、 游戏人人参与,让学生体验学物理的快乐。踩影子的游戏如在太阳下更好。

2、 光的直线传播因小学已学过,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实验择其一个做即可。

3、 小孔成像实验需在光线较暗的教室内做效果好。

4、 日食、月食可用多媒体演示。

直线跑的教案篇5

一、设计思路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篮球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深受学生的喜爱,在实践操作中,主要依据水平四篮球教学的课程标准,遵循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伴和指导者,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创新思维能力,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效率的达到体育教学目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荣誉感和团队集体感比较强,从小学刚升到中学篮球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不规范,,运球能力差,但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喜爱是教学的基础和根本。学生对单一的练习缺少兴趣,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了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心理特点(好奇心强、喜欢新花样、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专注于一种活动),采用多变的教法和多样的练习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材、教法、学法运用

在教材的选择上本次课选择篮球运球技术,从最基本的篮球技术运球练起,初步学会运球的动作要领,为以后技能的合理运用打好基础。

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示范讲解法、比赛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表扬鼓励法等。纵观整堂课来看,紧紧围绕游戏法自始至终贯穿这节课,以目标引领内容,以内容为核心,以游戏为载体,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

学法上考虑到是第一次课,让学生粗学乐学,降低对技术的要求。

四、具体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内容:

水平四七年级篮球《运球》技术

教学目标:

1、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和同伴一起积极主动参与练习中。

2、学会原地运球的正确方法(协调用力),初步学习行进间慢跑中运球技术,发展学生快速、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通过设置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篮球带给学生的快乐和成功感,培养和同伴协同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身体协调用力的运球方法。

教学难点:

养成用手感控制而不是用眼睛。

教学过程:

1、开始部分(2分钟):

(1)集合整队,检查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

(4)安排见习生

组织:四列横队学生背对阳光站立要求:快静齐

(注:继承了一般课堂常规教学的要求,属常态化教学。)

2、开始部分(10分钟):

(1)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三圈。

(2)原地徒手操6节。4*8拍

组织:还原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立,教师喊口令镜面领做徒手操。

要求:保持队形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徒手操动作有力。

(注:情景导入:我校的学生主要以藏族学生为主,来自农牧区,对于篮球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在导入时,询问学生以前玩过篮球吗?喜欢吗?怎么样才能打好篮球?就要从最基本的技术练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球技术。)

3、基本部分(23分钟):

(1)原地运球技术练习

学法:

原地徒手模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

原地持球中速低运球练习和原地快速低运球练习

5—6人一组,自主互相交流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原地单手低运球比赛(每人运球20次以先做完的队为胜)。

慢跑往返运球15m*2每人2次。(以两个边线为距离)

教法:

示范动作稍慢,讲解手随篮球上下起伏按拍。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喊口令徒手练习。

教师语言反复强调,观察巡回指导练习。

纠正共同易犯错误。

组织:六列横队,间隔2———3米,以纵队为一组(男女各4组)。练习时各小组围成小圆圈。

要求:认真观察练习,相互学习交流。90%学生学会原地运球技术。

(2)运球+掷地滚球接力(以两个边线距离15m)

方法:发令后,各组第一个队员开始快速运球至对面边线,转身用投掷地滚球的方法将球掷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所有队员做完,当最后一个队员做完后,照此方法由最初第一个队员继续进行,返回到原来的位置。

(注:此游戏主要让学生体会快速跑动当中运球技术,掷地滚球主要是锻炼学生上肢力量,弥补了游戏内容的单一性,提高了练习的兴趣,可谓一举两得。)

(3)运球+投篮接力

方法:发令后,各组从第一个队员开始,运球到篮下将球投进(不限投篮姿势,要求必须将球投进去方可返回),然后运球返回本队交给本队第二个队员,第二个队员照此法继续直到本队所有队员做完,以先做完的队为胜,后两名小“罚”十个下蹲。(男、女各四组)。

(注:此游戏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练习了运球技术,另一方面在投篮的时候,十个篮球在篮圈上飞舞,有的有可能进了却被其它篮球碰飞了,有的不进却被碰进了,运气不好的.一直在那投直到投进,球场上学生的加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犹如欢乐的海洋,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教师加入比赛中使课堂锦上添花。)

4、结束部分(5分钟):

放松:调整呼吸,教师向上抛篮球学生吸气,篮球下落时呼气。肢体的按摩。

集中讲评:多表扬鼓励学生。

收回篮球,师生再见。

5、总的要求:

让全体学生感受运动到乐趣。

6、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5次/分钟左右

7、场地器材:

10个篮球篮球场地一块

五、课堂常规要求

(一)课前对场地进行必要的检查清洁,保证场地的安全。

(二)要求学生不吐痰、不坐篮球、老师讲话的时候不运球不发出响声,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课后自我反思

这节课也是我篮球教学当中比较成功的一节课,多年来在每次的篮球运球教学中屡次使用,效果都不错,其亮点就是运用趣味游戏调动学生练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中玩,玩中学,乐中育”,教法得当,学法合理有趣,完成了课的目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以前课堂时间为45分钟,在课堂设计准备部分安排了熟悉球性的练习,后时间改为40分钟,考虑到时间因素取消了此项练习,有待合理安排,使教学有层次、有连贯性,在人员的分配上总有个别组没有照顾到个体差异,造成比赛时组与组之间有差距。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尝试了一些教法,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和探究。

直线跑的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

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

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

学习重点

探索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

一、学习过程:预习提问

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

(一)画平行线

1、 工具:直尺、三角板

2、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3、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

(二)平行公理及推论

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②探索:如图,p是直线ab外一点,cd与ef相交于p.若cd与ab平行,则ef与ab平行吗?为什么?

二、自我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

a、因为a//d, b//c,所以c//d b、因为a//c, b//d,所以c//d

c、因为a//b, a//c,所以b//c d、因为a//b, d//c,所以a//c

2.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若其中有两条且只有两条直线平行,则它们交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二)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 条,而经过l外一点,与已知直线l平行的.直线有且只有 条。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l1与l2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对应的位置关系:

(1)l1与l2 没有公共点,则 l1与l2 ;

(2)l1与l2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l1与l2有两个公共点,则l1与l2 。

3、在同一平面内,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关系是 。

4、平面内有a 、b、c三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个。

三、cd⊥ab于d,e是bc上一点,ef⊥ab于f,∠1=∠2.试说明∠bdg+∠b=180°.

直线跑的教案6篇相关文章:

小学教案数学教案优质6篇

体育游戏教案小班教案6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上册人教版教案6篇

体育游戏教案小班教案精选6篇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部编版教案6篇

6年级美术教案6篇

6的认识小学教案最新6篇

人教版6年级下册语文教案6篇

刺猬树教案6篇

古诗《悯农》教案6篇

直线跑的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3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