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教案参考8篇

时间:
coupl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不仅指导课堂教学,还能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支持,通过有效的教案,教师能够及时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策略,下面是优文档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山水诗教案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山水诗教案参考8篇

山水诗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课时:2课时

教具:桂林山水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 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 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 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 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 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 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b。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找出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呢?描写山的特点又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呢?

奇、险、??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b。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时,用了什么手法?作者是怎么描述“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的?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七、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模仿文中描写漓江水的写作手法,写一篇60字左右的片段,描写你所见过的或者特别喜欢的风景。

八、课堂小结:

九、板书设计:

林 漓江的水:静、清、绿

水 桂林的山:奇、秀、险

天 山和水:舟行碧波山、人在画中游

山水诗教案篇2

课件采用分支式结构,通向每个分支的按钮及“退出”按钮始终都显示在画面上,不会消失。这样使使用者随时可以进行跳转,非常方便。每个按钮的名称就是该教学环节的名称,能够帮助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由于所有分支使用背景相同,本课件使用影片剪辑来区别分支。

运行该课件,首先,出现的是课题界面,课题界面中包括:教材、课题、制作人等信息。在课题界面上有一个与界面一样大的透明按钮,当单击鼠标,则会跳转到主界面,主界面中右侧有交互按钮,单击相应的按钮,跳转到相应的分支。

根据教学设计,课件共有6个分支:学习目标、美景欣赏、漓江的水、桂林的山、最后一段、相关资料。

本课件在制作时,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很多地方设计的不是很好,希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教学目标

1、认知与能力:

⑴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会理解比喻句并能说出运用比喻句的好处,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

⑵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了解桂林山水的各自的特点。培养学生积累语言和表达语言的能力,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过程与方法:

⑴借助多媒体课件,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采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的方法体会文本之美、意境之美。

⑵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伙伴帮助及教师的个别指导下,会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文本之美。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引出课题、读题。

2、学生交流课外收集的资料。

二、借助媒体、整体感知

1、多媒体课件配课文录音,学生畅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适时请A生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初步感受,及时给与鼓励。

三、学习课文二、三小节

1、轻声读课文二、三小节,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

2、学习描写桂林水的句子,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

3、学习描写桂林山的句子,体会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4、学生质疑、解疑:

⑴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给与关注,给与点拨,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

⑵在伙伴的帮助下,让A生尝试朗读有关句子,体会句子之美。

四、创设情景、练习表达

1、教师创设游客游览桂林山水的情景,启发学生当导游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2、学生自由准备。

3、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在学生准备过程中,教师对A生给与个别指导,能说出桂林水和桂林的山的各自特点。

五、畅谈感受,总结全文

1、再请学生谈谈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2、教师总结:

机动,如举手就请A生。

六、自选练习、积累运用

1、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并背诵。

2、摘录课文中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并背诵。

3、学当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桂林山水的美景。

4、小组合作,收集桂林山水的相关资料,自制旅游小报。

鼓励A生选1~2题作业独自完成,如有困难,可请伙伴进行帮助。

注:A生为随班就读学生沈某某。

教学设计说明

一、教材简略说明

?桂林山水》是人教课标版课本第八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文按先总说、后分述、再综合的顺序分为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第2、3自然段分别写了桂林的山、水的特点,先写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接着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第4自然段写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所获得的总的印象。全文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语言优美流畅,描述生动逼真,其中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

二、具体实施措施

在整体感知课文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一边放桂林山水动态的多媒体课件,一边配上课文的朗读录音,通过这样的画面,让学生对桂林山水的风光之美有一个整体的感性认识,然后教师让学生谈谈感受。在这一部分教学时,教师有意识地鼓励A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努力创造机会让她发表自己的想法。当她敢于发言时,教师则请她回答,多加鼓励,让她感觉到成功的愉悦。

在学生学习重点段落时,要求学生能找到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通过品词品句来理解课文,体会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一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A生的学习有一定困难,在这时,教师有意识地增加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通过伙伴的帮助和教师的个别指导,让A生知道课文第二节写桂林的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节写桂林的山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做有利于促进她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部分教学时,虽然老师没请她回答问题,但通过个别辅导,让她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另外,在创设情景,学当小导游,练习表达这一环节中,教师、伙伴仍继续关注她,帮助她,让她说几句简单的话,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使她学有所获,学有所得,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最后的总结课文时,我要求学生再次谈谈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我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理解,再加上课外收集的资料,对桂林山水的意境之美、文本之美一定会有一个认知上的飞跃,此时,让学生谈感受一定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针对A生的实际,则分层教学,放低要求,只要求其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就行。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同时,兼顾差异,始终考虑到随班就读生学习,努力体现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一切”这一理念。

山水诗教案篇3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读、理解欣赏文句的语言美。

2.通过电视、幻灯、录像,欣赏多媒体提供的画面感受大自然的景色美。

3.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创设的情景美,并运用观景移情法领略大自然的美景。

4.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二、教学过程: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 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

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

山水诗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2、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4、渗透导游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当一回小导游。

【教学设想】

全文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组织安排材料的。开篇引用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赞语,作为全文的总起句,既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引出后文,又说明了我们来观赏的原因。

接着分述桂林的山和水。分述山和水,都运用了总──分的写法。写水,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对比;令人神往的大海和西湖衬托出漓江的独特与美,之后分述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写山,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与桂林的山对比;风景名胜泰山、香山的衬托突出桂林群山的与众不同,然后分述桂林群山奇、秀、险的三个特点。

最后,总起来描写桂林山水:

山绕水,水映山,云雾、绿树红花、竹筏小舟点缀其间,构成一卷看不完的画卷。篇末的两句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全文的总结句。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即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中心思想,又照应了前文我们乘着木船和竹筏小舟,使得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考虑到桂林山和水这两个自然段的结构相同,所以在教学完漓江水的特点时,让学生自己学会学桂林山的内容。

【教学重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出示图片。感受祖国山水美。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听录音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3、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4、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静、清、绿)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找出有关句子。

3、指导朗读。范读,指名读,引读,齐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排比。使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7、小结学法:

在这一个自然段里,我们学习了漓江水,接下来,让你们自己动手动脑来学习桂林山的美。不过在学习之前,我们要先明确一下学习方法及步骤:

⑴ 找出表示桂林山的特点的词。

⑵ 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山美的。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 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 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1、出示:

⑴ 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⑵ 找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⑶ 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⑷ 写泰山与香山,又是为了什么?

2、检查学习结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2、出示: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读这段话,作者是怎么概括桂林山水的?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5、作者用怎么样的语句构成了这连绵不断的画卷?在这里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有顺序,空中──山间──江上。句子对称。)

6、试背诵课文。

六、拓展知识,学习导游

1、今天,我们已经游览了桂林山水,现在有一批老师要去桂林,你可是现成的导游啊。

说一说作为一名导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2、出示资料: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特殊的地貌与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美最美的是漓江。它发源于桂林东北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全长170公里。由桂林至阳朔84公里的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点峰峦之间,犹如一幅百里画卷。

这一景区的主要景点有象鼻山、斗鸡山、净瓶卧江、奇峰林立、父子岩、龙门古榕、大圩古镇、磨盘山等。

3、想一想该怎么样来导游桂林山水?自由试说。

4、指名导游。

七、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漓江水: 静、清、绿

山绕水, 水映山。

桂林山: 奇、秀、险

山水诗教案篇5

一、创设情景,诱发美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

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

(设计意图: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就在生活中,是那么可亲可近,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师: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

学生欣赏,然后谈感受。

(设计意图:有声有色的录像是真实的生活情景的再现,给了学生直观形象的情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美

1、师:这么美的景,怎能让人不喜欢呢?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从文字中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我相信同学们能读得好!遇到难读的地方,向同桌请教,并多读几遍。(此遍朗读,目的在于让学生读正确、读流畅)

2、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学生: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把自己读得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的同学听。

4、回答: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设计意图:1、学生边读边感知课文,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学能力。

2、“让学生把自己最满意的地方读给小组里的同学听”,这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享受激励、鼓舞和鞭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探究课文,品味美

(一)、读中感受美

1、感受“水”美

(1)、播放多媒体课件: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漓江水的独特美。)

(2)、你能把漓江的水美美地读出来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

(3)、说一说: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漓江的水静、清、绿。)

2、感受“山”美

(1)、用多媒体课件先后展示: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学生凭借感官从画面比较中感受桂林山的独特美。)

(2)、你打算怎样来读桂林的山呢?(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文)

(3)、播放课文配乐(学生配乐读文)

(4)、说一说: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桂林的山奇、秀、险。)

3、感受“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境界美

(1)、播放录像片断:游客成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情景。(学生感受情境

(2)、假如你也乘着竹筏荡游在桂林山水之中时,你想把那般情景描述一番吗?请带着你的感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学生配乐朗读)

(3)、说说“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思。(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谈)

(设计意图:学生观看桂林山水的课件和录像,给了他们活生生的生活情景,学生就产生

了初步的感受,然后重点让学生读课文,而且是让学生自己揣摩着读,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读中和作者的心灵对话,不仅能感受和再现作品的情思美感,还能体验到语言的节奏美、音韵美、文气美。在读中,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课文的`语言和意境的美,做到了让学生在读中探究文本之美。)

(二)画中亲历美

师:通过同学们对桂林山水画面的感受,对描写桂林山水文字的朗读,在你们的头脑中,一定有了许多美好的画面,那就动手画一画吧!画完后交流一下。(学生自由作画并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作画,学生又一次亲历语言文字,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在交流中相互探究促进,对桂林山水的美有了更进一步的感受。)

(三)、说中体会美

1、师:同学们,桂林的山水如此美不胜收,大家都很喜欢吧?你们也想赞美一下桂林山水吧?那就请同学们为桂林山水美言几句吧!可以是自己创作的小诗,可以是几句发自肺腑的感言,也可以引用名言或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桂林山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赞美桂林,不仅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体验,让学生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更是在组织表达情感的语言中探究到了文本之美。)

四、启发想像,创造美

1、假如你是桂林山水的导游,你怎样想游客介绍桂林山水的美?

2、学生自主组织导游词并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转换角色、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而为将来走向生活进行的一次很好的锻炼,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活跃了学生思维,启发了学生创新。)

五、欣赏诗歌,升华情感

师:桂林山水是一副奇丽的画卷,是一首抒情的歌曲,是一段旖旎的诗篇,是一处温柔的仙境,让我们一起欣赏贺敬之的《桂林山水歌》。(老师朗诵,并配以画面展示)

学生欣赏诗歌

(设计意图:深化,升华情感)

六、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问题?

2、观察一处风景,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

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组内还未解决的问题,并全班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和身边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使学生的探究得以扩展

山水诗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字。体会“波澜壮阔、水光潋滟、无瑕、翡翠、峰峦雄伟、山脉逶迤、奇峰罗列、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光怪陆离”等词语的意思,自主积累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悟“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课文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一些词语和引用的诗句较难理解,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

2.桂林山水的课件、图片。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搜集有关描写桂林风光的文章和图片资料,现在,把你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交流分享吧。

学生交流资料,教师简介桂林山水: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遍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使得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2.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甲”是指“第一”,“甲天下”是天下第一的意思。)

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在不懂的词语下做个标记,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指导读准加点字的字音,并思考怎样记住这些字。

漓lí江扩kuò散峰峦luán雄伟山脉mài比拟nǐ重峦叠dié嶂危峰兀wù立竹筏徐xú行

(2)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词语的理解,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重峦叠嶂:山连绵不断,山峰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在课文的语言和写法上你想说些什么?

讨论:课文的语言很美,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课文按“总——分——总”的方式写。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感受漓江的水美。

1.自由练习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同桌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感悟课文的语言。

(1)拿出自己搜集到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观察图画或读一读这些资料。课件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光潋滟的西湖和漓江。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2)指名朗读,讨论:

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得纯净可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指导朗读:“真”字可读重些,表达作者惊喜赞叹的语气。

试背这一段。

五、学习迁移,自学第三自然段。

1.启发自学方法:刚才我们学习了写漓江水的这一段,大家回想一下是如何学习的?(看图画、读课文、想象、体会)按上面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峰峦雄伟的千山、山脉逶迤的燕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在看画面时可以形象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翠屏”“重峦叠嶂”“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的意思。

(2)讨论桂林的山的特点:奇、秀、险。

(3)自由练习朗读,教师指导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

(4)试背这一自然段。

六、指导写字。

1.自学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扩、罗”较容易写。“峦、碧、绵”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来记。“碧”注意上面的“王、白”和下面的'“石”,写得一样宽。“绵”在“连绵”中是“绵延、连续不断”的意思,所以是“纟”旁,不要与木字旁的“棉”混淆。“卷”字的最后两笔分别是“”和“乚”,不要写错。

2.每个字写两遍。

七、作业。

继续搜集有关桂林风光的图片资料,特别是关于桂林山洞的图片资料,自学课文余下部分。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说说自己学了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和课文语言的美。

二、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回忆学法。(看图画、读课文、想象情境、体会语句。)

2.用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

3.检查自学效果:

(1)课件展示桂林的溶洞。教师简介:桂林是石灰岩地形,所以山上有许多天然形成的溶洞。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的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等。看课件体会石钟乳“千奇百怪的形状”,在灯光的照耀下在洞内“光华闪烁、色彩变幻”的样子。

学生说说自己看课件和读课文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在小组里说说自己对这一段的理解,着重讨论两处引用的诗句的意思。

交流讨论:你怎么体会“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含义?

引导看课件、读全文体会诗句描绘的情境,感悟诗句含义:

(1)“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是说江水像青绿的丝绸飘带,山如碧玉做的发簪。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意思是说:奇、秀、险的桂林山围绕着静、清、绿的漓江水;而静、清、绿的漓江水里又倒映着奇、秀、险的桂林山。教师简介:观赏桂林山水,一般是从桂林市区到阳朔,这一段的航程约80公里,沿途所见,都是这样。看课件感受“空中云雾迷蒙,岸边花红树绿,江面上白鹭低飞,竹筏徐行”。

正是因为这样,作者才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意思是:游船航行在碧绿的河水上,船上的游人就像在一幅美丽的画卷中游览)总结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迁移训练。

1.说说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悟。

启发:同学们,现在,你一定对“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吧,把你心里的话都说出来吧!

2.练写、练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也就是批注;喜欢说的同学可以选择我们看到的图上的景点,如象鼻山,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活动后评议。

五、作业。

谈话:桂林山水这样美,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同学们,我们家乡也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啊,也有独特的风景啊!学习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家乡美景写下来,吸引中外朋友呢?

有时间可以当场练笔。

备课参考

《桂林山水》词语解释

(1)甲天下:天下第一。“甲”指居第一位。

(2)水光潋滟:形容在阳光照耀下水波流动的样子。

(3)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4)瑕:玉石上的斑点;无瑕,是说玉很纯净,没有斑点。

(5)山脉逶迤:形容山脉弯弯曲曲向前延伸的样子。

(6)翠屏:翠绿的屏障。

(7)奇峰罗列:各种各样奇特的山峰排列着。

(8)重峦叠嶂:山峰连绵不断,像屏障一样重重叠叠。

(9)危峰兀立:高高的山峰直直地立着。

(10)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11)光怪陆离:形容事物奇异而多样,色彩繁杂。

桂林简介 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5年,桂林山水被评为全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据考证,大约在3.6亿到3.4亿年前,桂林一带是汪洋大海,今天布这一带的石灰岩,就是那时候在海水中形成的。约3.2亿年前,这里上升为陆地。后来,经过地壳运动,到距今几百万年前,才形成了目前的水陆形势。坚硬的石灰岩经过几百万年的风化和水流作用,形成了无数突兀奇峰,流经石灰岩地区的漓江泥沙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洞奇,成为天下少有的奇观。

从桂林市区到阳朔县约83公里的水程。漓江酷似一条青丝带,蜿蜒于万点奇峰之间。沿江风光旖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构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就是唐代大诗人韩愈赞美漓江的诗句。

春天的黎明 〔俄〕屠格涅夫

……春天黎明以前乘车出游时的快感,你知道吗?你走到台阶上。……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微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私语声;阴暗的树木发出微弱的喧噪声。……你乘着马车,经过教堂,下山向右转,驶过堤坝。……池塘上刚开始升起烟雾。你觉得有点儿冷,就用大衣领子遮住了脸,你打瞌睡了。马蹄踏在水洼(wā)里发出很响的声音;马车夫吹着口哨。但是这时候你已经走了约莫4俄里,……天边发红了;唐鸦在白桦树丛中醒过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暗沉沉的禾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清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天色明净起来,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农舍里点着松明,发出红色的火光。这期间朝霞发红了;已经有金黄色的光带扩展在天空中,山谷里缭绕地升起一团团烟雾来,云雀嘹亮地歌唱着,黎明前的风吹出了,……于是徐徐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阳光像流水一般迸出;你的心像鸟儿一般振奋起来。一切都新鲜、愉快而可爱!四周远处都看得清楚了。……太阳很快地升起来;天空明净。……今天天气一定很出色。一群家畜从村子里向我们迎面而来。你的车子登上山顶。……风景多么好!河流蜿蜒10俄里光景,在雾色中隐隐地发蓝,河那边是大片的水汪汪的青草地;草地那边有几个平坦的丘陵;远处有几只野鸭在沼泽地上空飞鸣;通过了散布在空气中的滋润的阳光,远处的景色显得很清楚,……不像夏天那样。呼吸多么自由,四肢动作多么爽快,全身被春天的清新气息笼罩着,感到多么健壮!……

石钟乳的形成 石钟乳的形成石灰岩溶洞中,含有碳酸盐类的地下水,顺着岩石裂隙流出,水分蒸发,碳酸盐类沉淀结晶,逐渐堆积成碳酸钙岩,叫“石钟乳”“石笋”。游人进入溶洞,只见石钟乳千态万状,琳琅满目,在彩色灯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多姿多彩,使人如同置身仙境一般。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这一切美景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做“五花海”、“五彩池”呢。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有时,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粗壮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看着你。有时,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就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有时,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hān)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有时,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下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山水诗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本课生字“波澜壮阔”“翡翠”“屏障”“拔地而起”等;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和反复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难点:学习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播放桂林山水的旅游宣传视频,请学生认真观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作者是如何描写这样美景的?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结合注释、工具书自行阅读全文,并划出不懂的生字词

2、教师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3、带着生字词齐读课文,说一说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为什么?

(三)细读课文,深入领悟

1、文章描写的是桂林山水,它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一句原话来回答?(桂林山水甲天下)

2、为什么说它甲天下?文章是如何描写的?

3、请同学朗读第2段,并说一说水有何特点?是如何描写的?这样写有怎样的效果?

4、前后桌4人为一小组,思考桂林山的特点,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并说一说语言表达的妙处。

5、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小结。游玩在这样美丽的山水中,真让人。

(四)研读课文,拓展延伸

1、分小组朗读全文,注意体会情感

2、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五、板书设计

山水诗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优美词句,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有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 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积累了许多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谁能为大家背诵几句?(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4、桂林山水甲天下。)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现在让我们荡舟漓江,仔细观赏桂林山水(板书:桂林山水)

二、 品读感悟 畅游山水

师:在上节课的阅读中,很多同学被桂林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谁能说说课文的哪部分写得最精彩?(山、水)老师赞成你的想法。

(一) 观赏漓江的水

师:我们先来观赏漓江的水(板书:漓江水)。播放漓江水的风光片。谈谈漓江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自己的话来讲。

师:同学们眼中的漓江美不胜收,作者笔下的漓江水更是独具丰韵。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并思考: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板书:静、清、绿)播放漓江的水静、清、绿特点的风光片。

师: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上什么关联词,就可以组成一句话?(同桌交流)(1、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2、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师:其实这句话就是这段的主要意思。这样概括地写,能使读者感受到漓江的美吗?

师: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句子该怎么说?(漓江的水静静的。漓江的水静静的,清清的,绿绿的。)

师: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句,句子该怎样组织排列?(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师: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读者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谁来读一读?

师:在感叹句的后面补充说明,这样写就很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受。同学们,你能读出那种美吗?出示漓江的水图。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我们眯着眼,看着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你们看见漓江的水在流动吗?(看不到,好静啊!)师读生跟读。

师:你们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读,生读。

师: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江面,漓江的水该有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无瑕瑕指玉石上的斑点。)看得出同学们特别想用声音再现漓江水的风姿。师读前半句,女生读后半句。

师:欣赏了你们的朗读,我觉得漓江水美得生动,美得具体,美得形象。为什么会有这种效果吗?(表达方法上:作者恰当运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方法。)老师为你竖大拇指。的确如此,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恰当的排比读起来语气更加强烈。请女同学读第一分句,男同学读第二分句,齐读第三分句。

师:读了这段话,我觉得作者已经把漓江的水勾画得淋漓尽致了,为什么还要说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师:大海的雄伟壮丽,西湖的宁静柔和。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这样写更突出了桂林的水甲天下。谁能读一读这句话?作者先说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然后抓住特点具体介绍,在今后的习作中,我们也可以这样布局谋篇,请同学们齐读第二段。

师:学了这段我不禁赞叹: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板书:三个真)

(二) 观赏桂林的'山

师:桂林的水美,山更美,请同学们默读第3段,思考: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还有哪些疑问?(板书:桂林山)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板书:奇、秀、险)

师:桂林山的特点,课文是怎样写的?(运用排比句和一连串的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山的奇)还会像什么?随着你们的想象可以变幻成各种各样神奇的事物。

师:你们看桂林的山,姿态各不相同,变化很多这就叫形态万千。播放桂林山奇图。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各不相同,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拔地而起。作者从山形实现了奇。请女同学看图片,男生齐读这一分句。

师:可爱的男同学啊!你们太了不起,都把文字读活了,一个个文字仿佛一个个跳跃的生命。课文是怎么写秀这个特点的?读出秀美的感觉。女生读。作者体现山的 秀是从山色入手的。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里有三种解释,选择哪一种恰当?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

师: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面对这样险峻的山峰,不用说零距离接触,就是老远望着它也会叫人心惊肉跳。你能读出那份险吗?

师:关于山这段还有哪句话没有谈到?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用这句话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我们用声音再现这甲天下的桂林的山吧!师读第三段的第一句,男生读奇、险句子,女生读秀句子。

师:这真是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哪!(板书三个好)

三)山水合一 景色宜人

师:游览了桂林的山,难道你不想说点什么吗?(让你感觉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师:你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同时也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齐读第4段,用心体会作者那强烈的感受。

师: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仿佛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教师一边有感情地朗诵,一边板画山、水、云雾、竹筏。(师随手为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和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勾出框)这是什么?(对联)缺什么?(横批),横批一般几个字(四个)展示你的文采的机会到了,添横批。

师:现在什么都在改革,咱们对横批也进行一次改革,几个字都可以。

师:桂林是闻名遐迩,令人神往的游览胜地,老师准备了一组图片,请同学们领略它的独特风韵。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就一句话,发自肺俯的!( 1、桂林山水,真是人间仙境啊! 2、桂林山水,风景如画。 3、啊!风景秀丽的桂林,我爱你! 4、的确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5、桂林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我多想永远与你想伴哪! 6、桂林的美景,令我陶醉,令我痴迷,令我心旷神怡! 7、我爱你桂林,我赞美你桂林! 8、桂林太美了,我做梦都想去。 9、桂林山水要多美有多美! 10、桂林山水真是美不胜收! 11、桂林山水你是祖国锦绣河山的典范。我为你骄傲。)

师:让我们牢记这副对联,把桂林山水的美永远留在心中(齐读对联)。

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

好奇好秀好险桂林山

天下第??

真静真清真绿漓江水

山水诗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路队安全教案参考8篇

兔子舞教案参考8篇

八年级教案参考8篇

冬至中班教案参考8篇

冰心诗精选读后感6篇

与诗结缘作文6篇

英文诗演讲稿通用5篇

教师教案参考8篇

古诗《风》教案参考8篇

家绘画教案参考8篇

山水诗教案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4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