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以内数学教案6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的创新设计能够引入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结构合理的教案能够让教师有效管理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10以内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10以内数学教案6篇

10以内数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会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按物数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演示文稿、点卡“糖葫芦串”(两面点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数量不等)若干、小红花等。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最喜欢小动物了,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手指变小动物的游戏,好吗?

师:小朋友先把左手举起来,再把右手举起来。(教师一边说一边与幼儿一起举手,辨别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接着,师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一起玩起了“手指变动物”的游戏。)

教师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对左和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2.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

师: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本领。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猫、狗、兔的图片。)

师:每种小动物各有几只呀?

幼: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对,是一只猫、一只狗、一只兔。合起来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呀?

幼:三只。(有的幼儿伸出三根手指头)

师: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呢?

师(边说边伸出右手指向小猫):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用ppt演示从左往右的一只箭头。当幼儿数到3时,教师可围着三个小动物画一个大圆圈,并大声说:“一共有3只小动物。”

幼儿喜欢小动物,请小动物来做客的形式能让幼儿欣然接受,有效地激活了他们开动脑筋的内在动机。本环节从3以内的数量开始,让幼儿感性地理解3是由3个1构成的,ppt的动感演示有效地加深了幼儿理解。在引导幼儿观察排队小动物的环节,“从哪边开始数”的问题提醒幼儿数数要按方向和顺序进行。师生一起点数可使幼儿在看、听、想、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从左到右按物数数的方法。

(2)学习从上到下按物数数

师:小动物们觉得小朋友本领学得很快,它们决定回去请更多的小伙伴来和大家一起学本领。

师:喵喵,谁先来了?(教师用ppt演示4只小猫的图)

师:它们是横着排队还竖着排队的?

师:我们该从哪边数呢?

师:小动物竖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上到下数一数。举起我们的?(教师略带迟凝地晃动着双,等待幼儿接着说。)

师:好,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在图的右上方演示从上往下的箭头标记。)

幼儿对从上到下按物数数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抓住这一点,让已经掌握的幼儿来给其他幼儿作示范,一方面能缓解幼儿的学习疲劳,另一方也可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巩固练习数数方法

师:汪汪汪,猜猜我是谁?(演示小狗图)

师:长耳朵、短尾巴,走起路来蹦蹦跳。你们猜是谁?(演示小兔图)

师:小狗、小兔排着不一样的队伍来和小朋友一起学本领了,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数小狗有几只、小兔有几只?请小朋友想一想,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相互讨论和交流的环节,既能满足幼儿急于表现的欲望,又能让教师了解幼儿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策略。

3.看点卡数数,巩固数数方法

师(演示点子卡):点子朋友也知道小朋友爱动脑筋了,它们也赶来了。有的点子是横着排的,有的是竖着排的,它们还会变成许多糖葫芦。(出示学具)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呢,每个小朋友拿一根糖葫芦(学具),先把反两面都看一看,然后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数,想好后,可以数给教师看,也可数给客人教师看,数得好,说得对的`,教师还会奖励小红花呢。

教师在本环节让听课教师参与评价幼儿的活动,一方面可提高评价的效率,保证幼儿练习的准确性,另一方面也为幼儿创造了与成人交流的机会,对培养小班幼儿不怕生、勇敢大胆等品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改编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巩固5以内数量的感知

师:小朋友喜欢“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点子朋友也想和我们一起来玩呢!不过我们玩得时候,要改编一下,当听到“天黑了”时,请小朋友看“老狼”手里的点子牌(举起点子牌),牌子上几个点子,几个小朋友就要抱在一起变成“石头”,这样就不会被老狼抓到了。抱错的小朋友会被老狼抓到,谁被抓到就停止游戏一次。

本环节,教师根据本次数学活动的对传统游戏进行了演绎,既保持了游戏的无穷魅力,又成功地融入了数量感知。幼儿通过看点子牌──再找相同数量的同伴──屏住呼吸抱在一起变“石头”,他们的兴奋点被游戏再次激发,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对5以内数量的感知,本次活动也达到了高潮。

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教室内、家中数量为5以内的物品,巩固按物数数的方法,并说出总数。

区域活动时,利用自制糖葫芦让幼儿进一步认识5以内的数量,还可进行糖葫芦比多少等活动。

附:游戏――手指变小动物

一根手指头呀(伸出左手食指),一根手指头呀(伸出右手食指),变变变(双手在胸前作绕线状),变个毛毛虫呀(左右手同时伸出食指),爬一爬(食指作扭动状)。

两根手指头呀(伸出左手食指和中指),两根手指头呀(伸出右手食指和中指),变变变(双手在胸前作绕线状),变只小白兔呀(两手放在头上作兔耳朵),跳一跳(幼儿原地跳一跳)。

三根手指头呀(伸出左手中指、无名指、小指),三根手指头呀(伸出右手中指、无名指、小指)变变变(双手在胸前做绕线状),变只花孔雀呀(手指放在头上做孔雀头),扭一扭(髋关节动两下)。

四根手指头呀(伸出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根手指头呀(伸出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变变变(双手在胸前做绕线状),变只大螃蟹呀(双手分别放在身体两侧),走一走(双手做向前的动作)。

五根手指头呀(伸出左手五指),五根手指头呀(伸出右手五指),变变变(双手在胸前作绕线状),变只大老虎呀(双手放嘴巴两边),吼一吼(张开嘴巴叫两下)。

10以内数学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思想,并能迁移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二、教学重点:

渗透转换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和几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四、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先做9+=10(幻灯片2)

练习(幻灯片3)

1、请问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呢?试着说说想法。

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几中情况:

(1)9和5和起来是14。

(2)把5分成1和4,9加1是10,10加4是14。

回答是第二种的同学请回答。是想把我们没学过的9加几变成我们学过的10加几来算,对吗?

还有其他的分发,这里为什么要把它分成1和4?

(3)把9分成4和5,5加5是10,10加4是14。

(4)把9看成是10,10加5是15,15再减多看的1是14。

“你也是想把9加几变成10+几来算对吗?那为什么还要减1呢?”(把这种想法和10+几连起来)

2、得出最佳方法。

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帮我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什么?(1)、(3)(4)这三种方法也很好,不过5和9和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加几来想比较简单。

3、下面接着我们一起来做一做练习:幻灯片第4、5张。

4、现在,我们一起看看图片:(第6张幻灯片)

5、同学们做题目1:(第7张)

6、题目2:(第8、9张)

7、练习(第10张)

8、课堂小结(第11张)

10以内数学教案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因本幼儿园属乡镇幼儿园,小学化严重,所以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课改刚要,设计了本节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的数量,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初步学会从左到右按物数数的方法。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难点: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重点:手口一致点数。

活动准备

1、动物图片:1条毛毛虫、2只小兔、3只小猫、4只螃蟹、5只老虎。

2、活动电视音乐《手指变变变》、《数字歌》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引起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来玩一个手指变小动物的游戏。教师先把左手举起来,再把右手举起来,让幼儿一起跟着做。(教师一边说一边与幼儿一起举手,辨别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接着,师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一起玩起了“手指变动物”的游戏。)

教师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对左和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个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2.学习按序点数的方法

(1)学习从左到右按物数数

今天,教师请了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做客。我们一起来看看、说说有哪些小动物。(分别演示毛毛虫、小白兔、小猫、螃蟹、老虎的`图片。)让幼儿说出每种小动物各有多少?

师(一边指着图一边说)有毛毛虫、小兔、小猫、螃蟹、还有老虎。那小朋友知道它们各有多少吗?然后分别数出一条毛毛虫、两只小兔、三只小猫、四只螃蟹、还有五只老虎。

下面我们让我们的客人排排坐,我们再一起来数一数。从哪边开始数呢?教师先示范,然后跟幼儿一起数,最后请幼儿上前数。

我们数数时一般先伸出右手,小动物横着排队时,我们可以从左到右数。(请小朋友举起右手,从左到右一起数。)

3、欣赏《数字歌》。

4、最后教师与幼儿和小动物们一起来跳舞(播放活动电视音乐《手指变变变》)

教学反思

从幼儿喜欢的游戏入手,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模仿、唱数中初步感知5以内的数量,并对左和右有一个初步的印象。第一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幼儿喜欢小动物,请小动物来做客的形式能让幼儿欣然接受,有效地激活了他们开动脑筋的内在动机。第二环节从5以内的数量开始,让幼儿感性地理解5是由5个1构成的。在引导幼儿观察排队小动物的环节,“从哪边开始数”的问题提醒幼儿数数要按方向和顺序进行。师生一起点数可使幼儿在看、听、想、做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从左到右按物数数的方法。

本节活动的设计,对于小班来说从左到右还是太难,幼儿接受方面不是很好。当幼儿上前点数点错时,我没耐心与其纠正。还有做手指游戏,伸出的手指数有点混淆。如果让我从新上这节课,我更多的会从游戏中改进,设计一个能让幼儿更清楚,更感兴趣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学习。

10以内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探索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增强学生讲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法,讨论交流法,讲练法

课前三分钟:口算练习

课前作业预设与处理:观察教材第11页例2,题中的问题是什么?解决这个需要利用哪些信息?想好了明天与大伙分享。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26+41= 19+41= 56+28= 83+12=

75+11= 75+21= 67+21= 72+15=

45+24= 58+42= 57+17= 48+37=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5-20= 35-2= 36-8=

二、探究新知

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1页的例2内容,说一说从图文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专线大巴票价:48元,普通快客票价:65元,动车票价:54元)

提问: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1)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2)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尝试解决,探究算法。

(1)两位数的不退位减。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这个问题该怎么列式呢?

生:用减法计算,列式65-34.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道题中的减数既不是整十数,又不是一位数,应该怎么计算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生1:先算65-50=15,再算15-4=11。

生2:也可以先算65-4=61,再算61-50=11。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两种方法都是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部分,然后从被减数65中先后去掉50和4,在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2)两位数的退位减。

师:怎么解决第二个问题呢?

生:列式65-48.

师:请根据刚刚的口算经验,尝试算一算65-48是多少,并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然后尝试填写下列( ):

先算65-( )=( )再算( )○( )=( )

生:把48拆分成40和8两部分,从65里分别去掉40和8。可以先算65-40=25,然后再算25-8=17,也可以先算65-8=57,然后再算57-40=17。学生根据讨论填空。

(3)比较算式。

师:观察上边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减去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不退位,计算时直接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后者退位,计算时不能直接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第6题。

以开火车的方式完成计算,看谁算得又快又准。

2.完成“练习二”第7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后填空。

(2)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接力赛。

老师给每一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数字,后面的同学每人给一个运算符号和一个数字,第一个同学把数字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第一个同学的数进行计算,然后告诉下一个同学结果,以此类推完成接力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讲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一般把减数看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从被减数里依次减去整十数和一位数。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不退位减法 退位减法

课后反思

本堂课是让学生在能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掌握一种新的口算方法,即把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看做“两位数减整十数” ,“两位数减一位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并且在口算过程中(尤其是退位减法中)体会其优越性,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这一方法。整节课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出多种算法。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受到,虽然整节课体现了每个学生都参与探讨算法的过程,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感觉教的很轻松,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改进:

由于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在探索多种口算方法的过程中花费了很多时间,练习量不够。我应多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也便于巩固加深。

10以内数学教案篇5

理论依据: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在幼儿园里,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会涉及到序数,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儿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实施策略:

根据《指南》精神及幼儿的实际情况,整个活动过程我以游戏化的情景,让孩子在体育游戏——玩沙包的各个环节中,感受序数、运用序数、理解序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及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同时也让每位幼儿感受到获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理解序数含义,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的次序。

2、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3、发展幼儿思维逻辑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会用序数词“第几”表示5以内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难点:

能够从不同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游戏赛道,沙包,奖牌,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每队五人,将幼儿分为三队,进入活动室,各队坐到对应的椅子上,出示纸袋激发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

二、分组游戏,学习5以内的序数,理解序数含义。

第一组游戏:头顶沙包走。

1、幼儿排成一排,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学会从不同的方向确认物体的排列次序,如:第几是谁?谁是第几?你是怎么数的?

2、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按获奖名次统计比赛结果,说出谁是第几名?第几名是谁?

第二组游戏:夹沙包跳。第三组游戏:手托沙包走,游戏环节同第一组,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学习5以内序数。

三、播放幻灯片,了解序数的含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别出示幻灯片,请幼儿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出现这些数字?

教师小结:

序数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延伸:

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标有数字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

10以内数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小朋友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们以《幼儿园指导纲要》的先进理念为指导,让孩子“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通过动手、动口、动脑从而轻松地掌握序数的概念。特设计了这次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有5层高的楼房背景图一幅,幼儿熟悉的小动物5个,如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等。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动物,有5节车厢的火车或有5棵小树的图片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住新房”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楼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引导幼儿数一数并贴上1—5的数字)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住在楼房里,什么动物住第几层。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住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住在第x层楼”。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1)介绍操作游戏的材料及玩法。

a组:坐火车。送小动物上火车的小朋友先数数火车有几节车厢,再送小动物上火车,每种小动物坐一节车厢,然后说说“xx小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或“第x节车厢坐的是xx动物”。做好后帮它们更换位置再说。

b组:捉迷藏。玩捉迷藏的小朋友先数数有几棵树,然后把各只小动物分别藏在树下,说说“xx动物藏在第x棵树下”。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小结。

a: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方法。

b小结:我们数第几第几要看是从哪边数起,开始数的那一个叫第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的排列位置也不同。

(四)、游戏“排队”。

讲解示范游戏玩法:音乐响起,全体幼儿自由活动,音乐停,5个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数数全组有几个小朋友,然后以一个幼儿为首,小朋友观察自己的位置,说说“我排第x”。

幼儿游戏。(3—4遍)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10以内数学教案6篇相关文章:

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5篇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最新5篇

亿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7篇

10赠一活动方案模板7篇

服装销售10工作计划8篇

10月物业工作总结5篇

10赠一活动方案优秀5篇

销售10月份工作计划7篇

服装销售10工作计划参考8篇

服装销售10工作计划优秀5篇

10以内数学教案6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6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