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设计教案5篇

时间:
Cold-blooded
分享
下载本文

一份详尽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清晰的教学路径,减少课堂上的不确定性,那些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计划,即便写成教案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优文档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数学设计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5篇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

难点:推导等式性质(一)。

教学准备:

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你们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2

教学内容:

p64-65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一个物体(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几的直接基础。学生掌握这部分内容,可以对分数的产生和发展有进一步的认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数的含义。

2、使学生体会到分数的产生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使学生自主探索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请你们来分水果,我们来看看要分哪些水果。

(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一盘桃子、一串香蕉)

2、师:请你们把这些水果分给4只猴子,你觉得怎样分比较公平?

生: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3、那你们来平均分一下,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每只猴子分到多少呢?

板书:一个西瓜、一盘桃子、一串香蕉、每只猴子分到

二、主动探索,内化新知

1、师: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分的?

指名回答。

2、师:你想分什么?

(学生分水果的顺序是随机的、不定的,因此老师的课件也必须是随机的)

生:我分西瓜,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这个西瓜的1/4。

板书:4份,这个西瓜的1/4

师:那为什么要把西瓜平均分成4份呢?

(多媒体出示: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4份)

生:因为有4只猴子,所以要平均分成4份。

师:同样地,一盘桃子、一串香蕉也要平均分成4份。

(师边指着黑板上一盘桃子、一串香蕉的板书,边重新板书:4份)

师:接下来谁来分?

生: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1个桃子。

板书:1个桃子

师:那香蕉呢?

生: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

板书:2只香蕉

3、师:同学们刚刚把一盘桃子平均分成4份,得到每只猴子分到一个桃子,那现在老师请你们来看,如果老师把这一盘桃子看成一个整体,(多媒体出示:把4个桃子圈起来)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体出示:用虚线来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了这样的一份,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一个桃子外,还可以怎么说?

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生:还可以说每只猴子分到了这盘桃子的1/4。

板书:这盘桃子的1/4。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把一盘桃子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4份,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这盘桃子的1/4。

板书:把一盘桃子圈出来

师:谁还想来交流你的想法?

指名几生交流。

师: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样地,把一串香蕉平均分成4份,除了可以说每只猴子分到2只香蕉以外,你还可以怎么说?(多媒体出示:一串香蕉)

师: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小朋友们听?

指名说。

生:把一串香蕉看成一个整体,(多媒体出示:把一串香蕉圈出来)把它平均分成4份,(多媒体出示:用虚线表示平均分)每只猴子分到一份,就是这串香蕉的1/4。

板书:这串香蕉的1/4

师:谁还想来说说?

指名几生说一说。师板书:把一串香蕉圈出来

4、师:刚才同学们分别把这些水果平均分成了4份,知道了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师边说边多媒体出示:三种水果图)那为什么同样平均分成4份,西瓜的一份、桃子的一份和香蕉的一份个数不一样呢?

师: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指名汇报。

师:可见,这一份有可能比1小,有可能正好是1,还有可能比1大,而到底有多少,我们就得看总数有多少才能确定。

5、师:那为什么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1/4来表示?

生:因为都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就是它们的1/4。

师:不管总数有多少,只要根据平均分成了4份,就知道每份是它们的1/4。

三、巩固练习,综合运用。

师:认识了1/4,你还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行的两幅图)

请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填完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指名交流:每个球是这一盒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多媒体出示)

每个蘑菇是这一盘的几分之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多媒体出示)

提问:同样是一个球,一个蘑菇,为什么一个是这一盒的1/6,而另一个却是这一盘的1/5)

因为分母不一样表示平均分的份数不同。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二行左边一幅图)

师:请生独立完成在书上。

指名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要分什么?

把6个苹果看作一个整体。

虚线表示平均分的份数。

如果是2/6的话该怎么分?

(多媒体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第二行右边一幅图)

生独立完成,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把多少个什么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在具体的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2、通过练习,熟练掌握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3、在练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数对确定位置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问:怎样用数对确定位置?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和数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100~103页“练习十五”习题。

1、第2题。

这道题在巩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时,引导学生对表示同一列和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进行观察和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表示同一列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一个数都相同;表示同一行瓷砖位置的数对第二个数都相同。

2、第3题。

这道题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是开放的,如这些红花的位置都在偶数列,第2到第6行之间;这些红花的排列是对称的,第6列或第4行可看作对称轴;这些红花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图案,中心在(6,4)……让学生畅谈自己的发现,能让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充分展开。

练习时,先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红花的位置;再让学生说说红花位置的排列规律。

3、第5题。

(1)课件出示第5题平面图。

让学生看图,用数对表示实验小学和文化馆的位置。

(2)提问:图上(6,2)和(2,6)表示的位置相同吗?

(3)小明从实验小学到文化馆,要向东走几格,再向北走几格?他从实验小学到电影院可以怎样走?

4、第6题。

这道题是根据数对来画路线。画路线时先在方格纸上描出点,再连线,连线时要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连。

小乐从家到学校的路线有许多种画法,可以让学生先在图中画出一条路线,再描出相应的点,最后用数对表示出这些点所在的位置。

三、综合练习

1、第7题。

第(1)题,让学生先说一说每个年级二班信箱的位置,再用数对表示出来。

第(2)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列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列,只能确定都在第4行,所以王洁是四年级的学生。

第(3)题,这道题出现的数对是(4,○),行数用符号表示,不能确定是第几行,只能确定都在第4列,因此可能是四班的。

2、第10题。

(1)组织学生观察国际象棋棋盘的示意图,说说是怎样记录棋子位置的。

(2)学生独立记录棋盘上“黑王、黑车、白兵”的位置。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正确地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2、能比较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有序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比较分数的大小;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 注

一、单位换算的练习

1、口答:

1分米是1米的()/();1平方分米的()/();

1分是1小时的()/();1克是1千克的()/()。

你是怎样想的?把低级单位名数的方法怎样?

出示:低级单位的数值÷进率=高级单位的数值(用分数表示)。

2、学生独立作业:第80页练习十第1题。(做后同桌互查订正)

二、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

1、师: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一般会遇到哪几种情况?在比较时各采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你能举例来说一说吗?

请举实例说明同分母分数与同分子分数是怎样进行大小比较的,并说说思考的方法。

2、学生独立作业:第81页练习十第2题。

直接做在书上,做后全班交并对其中的7/11和5/11;7/30和7/24说说比较时的思考过程。

3、结合下列三题说说你是怎样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的?

5/14、3/14和913、11/12和115、3/4和2/5

归纳:比较几个分数的大小,先根据比较大小的方法,认真进行比较,(要注意认真审题,题中是要求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排列,是用“〉”号连接,还是用“〈”号连接,再根据题意进行解答。

思考下面问题:小明、小红和小华进行100米赛跑,三人的成绩分别是5/19分、6/18分和6/19分,谁跑得最快?谁跑的最慢?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在全班交流。主要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作业。

(1)比较下面每组数的大小,并用“〈”连接起来。

6/17、1/23和635、16/35和915、11/15和11/12

教学过程

备 注

(2)第81页练习十第6题。

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一行了445千米,离乙地还有52千米。

(1)已行的是剩下的几分之几?(2)剩下的是全程的几分之几?

学生讨论列式解答并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关键是什么?方法怎么样?

6、学生独立作业:课本第81页第4--5题。

三、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你认为在练习中要注意些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讨论?

四、作业《作业本》

学生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还不够,要加强培养。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篇5

教学设想:

本节课的教学,单位“1”和分数单位这两个概念非常重要,应从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用利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适当展开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者得感悟,自己构建这些概念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原有分数知识基础上,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知道分子、分母和分数单位的含义。

2、经历认识分数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利用操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展开小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质疑和验证科学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明确分数和分数单位的意义,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单位“1”的理解。

教具和学具:

卷尺、四张长方形白纸、四条一米长的绳子、若干个小立方体和一捆绘画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师: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板书:分数)谁来说几个分数?(板书:如1/4)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板书):师:那你们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二、教学分数的产生。

2、能根据成语说出下面的分数吗?

一分为二()七上八下()百里挑一()十拿九稳()

1、请一个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说一说,用“米”做单位,看看测量的结果能不能用整数表示。那剩下的不足一米怎么记?

2、在古代,人们就已经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师用一根打了结的绳子演示古人测量的情况)。课件呈现情境图,介绍分数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3、总结:在测量、分物的时候,可能得不到整数的结果,需要用一种新的数表示——分数表示。所以分数是人类为了适用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4、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平均分配一些东西,也常常会遇到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比如两个小朋友平分一个橘子、一块月饼、一块饼干等,每人分到的能用整数表示吗?用什么分数表示?

三、教学分数的意义。

师:下面老师要先考考大家,你能举例说明1/4的含义吗?(投影出示题目,学生口答)

出示一个1/4的正方形的阴影部分。

师:阴影部分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它表示什么意思?

2、师:下列图中的阴影部分能用1/4表示吗?为什么?

如生说可以,则问:你为什么觉得可以用1/4表示呢?生说理由。

(强调一定要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3、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操作。

师:现在我给每一个小组都提供了四种材料,一张长方形纸、一条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下面请每组根据这四种一样的材料,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等方法,创造出几个不同的分数。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2)交流

师:谁愿意上来说一说,你得到了哪些分数?这个分数是怎样得到的?

小组交流。

(3)认识单位“1”。

师:利用这四种材料,同学们创造出了好多分数。刚才在表示这些分数时,我们都是把哪些东西来平均分的?

生:一张长方形纸、一米长的绳子、6个小立方体、4根绘画笔平均分。

师:象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课件显示:一个物体)

把一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把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个计量单位)

把6个小方块、4根绘画笔平均分,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把一些物体平均分。(课件显示:一些物体)

师小结: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做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课件显示)

师:(投影出示):我们可以把这3只象看作一个整体吗?

我们可以把这6颗草莓看作一个整体吗?这4只老虎呢?

我们还可以把哪些物体也看成一个整体呢?(学生举例。)

师:象这样的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课件显示)强调说明:①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也可以是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如:一个苹果、一枝铅笔、一个计量单位、一堆煤、一仓库粮食等等,把什么平均分,就应把什么看做单位“1”。②单位“1”和自然数“1”的区别:自然数1是一个数,只表示一个具体事物。如:一个人、一本书、一间房子……它是自然数的计数单位。而单位“1”不仅可以表示某一个具体事物,还可以表示一堆、一群……它表示被平均分的整体。

概括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理解分子分母的意义。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知道了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想一下,这个“若干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是分数中的什么?(分子,表示取的份数)

(5)师:接下来我想出几道题来考考大家,你们愿不愿意接受挑战?

①把这个文具盒里的所有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生:1/2

②师:为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

③师: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5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2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

如果把这盒铅笔平均分给100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10个同学得到这盒铅笔的几分之几呢?

④师:现在这个文具盒里有6支铅笔,把它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

⑤如果我再增加2支铅笔,把8支铅笔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到的铅笔还能用1/2表示吗?是几支铅笔?为什么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师:因为一个整体表示的具体数量不同,所以同样是1/2,铅笔的支数不一样。

四、教学分数单位。

师:整灵敏有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分数是否也有计数单位呢?它的计数单位又是怎样规定的?

显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分数单位是由一个分数的分母决定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师举例说明后,并说出几个分数让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

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练习:

1、3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它的分母是(),表示();分子是(),表示()。

2、6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1)五(1)班的三好生人数占全班的29。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

4、课本练习十一第9题。

5、判断(对的打“√”,错的要“×”)。

(1)一堆苹果分成4份,每份占这堆苹果的14()

(2)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57()

(3)14个19是914()

(4)自然数1和单位“1”相同。()

五、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5篇相关文章:

教学设计和教案模板推荐6篇

活动设计语言类教案7篇

春的教学设计教案参考7篇

小学数学老师讲话稿5篇

数学5教案7篇

幼儿园活动设计音乐教案7篇

数学5教案通用7篇

数学教学计划小学通用5篇

小学数学下册工作总结最新5篇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5篇

小学数学设计教案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