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对某一经历、事件或学习过程的深刻反思和总结,我们在写体会的过程中,大脑思维也在不断变化,以下是优文档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电影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1
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周四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到好莱坞影城,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十分寒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事迹,英雄们即使被冻成冰雕都没有退缩,不畏严寒、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我看到我们中国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而美国军人却在军营里大口吃肉。我真是无比愤怒,眼泪瞬间哗哗流了出来。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电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让我想起当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与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此刻我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2
自《八佰》后一直没进影院,昨天和车友一起观看了《长津湖之水门桥》,影片再现了发生于抗美的援朝第二次战役期间的长津湖战斗,今天的观感我不讲历史背景,战役进程,以及武器装备,讲讲人吧。
解放战争结束后,伍千里抱着哥哥的骨灰回到了老家:一座小渔村。这是一户靠水吃饭的人家,解放前即便是岸上的穷人也看不起他们,“渔花子”——直到近些年还有人这样说扬州沿湖村的渔民。而伍家三代打渔,坐稳了中国社会的最底阶层。所以当伍父说政府分了两亩多地给他们,伍千里立刻描绘起了新屋的模样,这是翻身摆脱阶级烙印后发自真心的.高兴。
依稀想起小时候在爷爷奶奶船上玩耍的情景——我们家族就是翻身的底层阶级,因此从影片刚开始我就对影片产生了共鸣。
进入新千年后,抗美的援朝影片风格开始改变,没有三大战役时代的全局俯瞰了,而是在保持主旋律的基础上重视对基层战士人性的刻画,以及战争对人生产生的影响。这不是反战,而是在告诉观众“保卫和平”这句话的是由很多人放弃自己的人生而承担起来的。
从《云水谣》、《集结号》、《我的战争》到《金刚川》、《长津湖之水门桥》,普通人的群像不再是刻板的革命战士,而是有爱、有理想、有情义的人。可是身处那个时代,命运无情的撕裂了他们的人生,《云水谣》的陈秋水与王碧云天涯相隔60年,《集结号》的谷子地余生都在寻找自己的部队,《金刚川》的班长刘浩暗恋上了四川老乡话务员,而几个小时之后姑娘就牺牲在金刚川畔。在《长津湖》中,编剧更是充分赋予了演员们生动饱满的人物设定。
在我看,看群像影片,和追偶像组合有相似之处,而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你可能会因为某个演员某个角色而被影片感动,并继而对整个志愿军群体产生崇高的敬意。
是片中形象最为细腻的一个角色。满是硬汉的七连,梅生有不一样的气质,从他在部队集合时报数时“压线”赶到,神态中硬朗与书卷气相得益彰,就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明明已经退伍,可以告别枪林弹雨的战争,在上海过上温馨惬意的生活,他却狂蹬了120公里自行车归队了。他当然不是天生好战,他热爱和平,厌恶战争,喜欢读书听歌学外语,深爱着女儿,但是为了不把战争留给下一代人,他责无旁贷,选择走向战争。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3
?长津湖》让人看得热血沸腾,激动人心,热泪盈眶。电影《长津湖》,真实的还原了抗美援朝的那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最让人震憾的是“冰雕连”由于战事紧急,棉衣数量严重不足,第九兵团在缺衣少吃的情况下,长途奔波最寒冷地区作战,在挨饿受冻的情况下,在零下40多情况下,战士们吃冻土豆,以雪充饥爬冰卧雪衣服单薄在冰天雪地埋伏十个昼夜,长津湖的寒冷是你想像不到的,连队为了堵住逃走的敌人,潜伏雪地里整个连都冻死在了阵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英雄还依然保持着紧握武器的战姿态。
如今山河无恙,国泰民安;那些最可爱的人;将生命留在了那片冰天雪地,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我们应铭记历史,不忘英雄,好好为祖国奋斗,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看,我们能国庆长假,我们能开开心心的过每一天,是我们的先烈们自己的血肉之躯筑成的,他们的努力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愿我们的后代都生活在和平年代!”他们的愿望实现了,我们之所以能幸福生活,因为他们曾经的负重前行!如他们的愿,我们生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辈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赋予的,感恩那些先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赋予了我们一个幸福伟大的国家!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4
我看过许多电影,如:《我和我的祖国》、《萤火奇兵》、《惊天动地》等等,但我最喜欢的电影却是这个“十一”假期看的《我和我的父辈》。
这部电影讲述了前辈为我们的幸福生活而奋斗的四个故事,它们分别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乘风》、发生在建国后的《诗》、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鸭先知》和发生在现在的《少年行》。每个故事中都有一对父子,而这个故事就是围绕着这对父子展开的。
?乘风》讲述了冀中骑兵团团长与他儿子乘风的故事。团长为了搭救村中的52口老百姓,施计让儿子乘风发报,转移敌人的注意力。乘风一发报,敌人接收到了无线电信号,便像绿头苍蝇一样扑向乘风的所在地。就这样,52口老百姓安全转移了,而乘风却身中数弹壮烈牺牲!
?诗》发生在我国研究载人火箭时期。一个家庭里有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男孩的爸爸和养父都在实验过程中死了。养母告诉他,他要承担起责任,照顾好妹妹。
?鸭先知》是我最喜欢的故事,围绕冬冬爸爸拍摄了全中国第一条广告的故事展开。冬冬爸爸是一家药厂的科长,他们厂里堆了有小山高的一箱箱的药酒卖不出去。他便想到了拍广告的主意。当时,中国根本没有广告,可以说他十分勇于创新了。拍广告的办法一试,竟然销售了许多箱!
?少年行》讲述的是2005年人们研发的机器人穿越回现在,和现在的小小发生的故事。小小带机器人参加了家长节。家长节上,小小的飞机飞不起来了,改造后,他在海边试飞,小小不幸掉进了海里。机器人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管自己怕水淹的特点,奋不顾身地跳进了海里,救出了小小。
在这部电影中,有两个让我特别感动的地方。一个是在《乘风》这个故事里:当团长看到自己的马孤零零地向他奔来,而马上没有他期盼已久的儿子乘风的身影。他没有对任何人说一句话,而是默默地走进了空无一人的芦苇荡。芦苇遮住了团长的身影,团长这才按捺不住自己的悲伤,他跪在地上,双手紧握成拳头,用力捶打着地面,接着又匍匐在地,失声痛哭。他的爱子之情和丧子之痛是那么真实,使我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的眼泪吧嗒吧嗒地掉了下来。
另一个让我感动的地方发生在《少年行》这个故事中。当小小掉进了海里,机器人不顾一切地飞冲向小小。进海时,它不管警报器怎样响,它都执着地向前拼命游着。当警报器试图阻止它时,它一把扯下警报器,飞奔向小小,用力将小小举出水面!我听见旁边的观众小声啜泣着,我的泪水也夺眶而出。
这四个故事在不同方面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很现实地诠释了那些令我们称赞的优良品质。在《乘风》这个故事里我体会到了什么是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在《诗》这个故事里我看到了那些科研人员对祖国的热爱,我要向那些为祖国贡献力量乃至生命的科学家们致敬!在《鸭先知》这个故事里,我最喜欢这样一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江水暖不暖,鸭子是怎么知道的呢?我觉得一是因为小鸭子有勇气,它敢于下水。但是光有勇气还不行,要不然它只能在水里乱扑腾,它还得有本领。冬冬爸爸就是一只有本领又敢于尝试的“小鸭子”!长大了,我要像冬冬爸爸一样做有本领、有勇气,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少年行》则告诉我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失败,坚持不懈地尝试就能成功!
这是一部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推荐大家看一看!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5
的确,如果单从电影的情节上来讲,《牧马人》确实很容易会让人误以为它只是在讲述一个阔别祖国多年的"父亲"归国寻子,而这个"儿子"却因为难以割舍他所热爱的大草原、爱入骨髓的妻儿、质朴的乡亲们,还有草原的孩子们。而放弃了去美国继承巨额财产的寻常故事。但是实际上,电影《牧马人》还具有着极其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在它格调清新、内容真实、贴近生活不造作的叙事风格里还有着至少三层"深意"。
第一点,自然是包含着李秀芝与许灵均的真挚爱情在内的"人性美"。刘含怀在《月老的报告》中提到了很多在爱情中不计一切、质朴动人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就有电影《牧马人》的女主人公"李秀芝",p130"。你还说过,只要对方'有才学有见识'就可以'不计较工种、地位',那你能不能像《牧马人》中的李秀芝那样,嫁给一个右派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指望他有平反的一天呢。"、p142"前年《中国青年报》评选十个当代青年银幕形象,《牧马人》中的女主人公李秀芝名列第一。李秀芝并不怎么美丽,可她的形象的质朴美和温柔真切的心灵美的统一,在观众中产生了广泛的美感"。
李秀芝是从四川农村逃难到敕勒川牧场来的,举目无亲,无处安身,善良的郭pia子将她带到了许灵均的小破屋里。秀芝不嫌许灵均是"右派","我是个右派。""你是个好人。",把他破旧的小屋,收拾得焕然一新,在家脱土坯、盖小房,并养起了鸡、鸭、鸽,成了牧民们眼中的"海陆空"总司令。而许灵均也由衷感激李秀芝对他的信任和理解,"在我的生活里,忽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了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这么信任,和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好多年。",爱她,疼惜她,珍惜着眼前这些来之不易的幸福。苏叔阳在给刘含怀《月老的报告》做序时说过这样的一番话,"爱情的维系,应当建立在互相理解的基石上。而理解,是平等观念的体现。"、"要理解,便要有真诚。",李秀芝与许灵均之间爱情的理解与真诚也始终体现在电影的每一个角落里、他们日常的每一次相处与对话当中。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6
也许是由于今年春节档竞争太激烈,对自身品质有信心的影片一反往年不到上映不露真容的惯例,纷纷开启了提前观影,期望以好口碑带动更多观众走进影院。
昨天起,徐峥执导的春节档新片《囧妈》也加入提前观影的行列,正式开启全国超前观影路演。主创团队携《囧妈》,将先后走进苏州、南昌、泉州、石家庄、潍坊、腾冲等城市,与观众提前一睹“囧妈”真容。
电影《囧妈》是徐峥暌违四年带来的“囧”系列新作,是“药神”后徐峥深思中国式家庭关系的体悟,也是一次拥抱心灵的旅程。
昨日,《囧妈》导演兼领衔主演徐峥,携领衔主演黄梅莹、主演郭京飞来到了路演首站苏州站,与观众交流探讨对影片理解。
从首场超前观影反馈来看,《囧妈》在欢乐幽默的基调中加入了对于家庭关系的思考和关怀,笑中带泪,让观众很有共鸣。
?囧妈》讲述了徐伊万缠身于家庭危机和商业纠纷中,却阴差阳错与妈妈坐上了开往俄罗斯火车的故事。
观影后,不少年轻观众笑着拥抱妈妈,并感慨电影里的主角徐伊万就是他们本人。“孩子永远有着自己的叛逆期,但总会在一些时刻发现,原来亲人的相处这么珍贵!”
除了妈妈与儿子,父亲与女儿的两代人观影,现场一对结婚35周年的老夫妻,也同样表达了真挚的感受:“《囧妈》很真实!家庭就是这样,酸甜苦辣,无论夫妻,还是母子,都非常接地气,春节我们要和孩子再看一遍。”
基本上,《囧妈》是一部极具烟火气的电影,适合全家共同观看,也正如徐峥所期待的:“看《囧妈》也是一种亲情的交流,希望电影可以带给你们新的开启。”
其中,徐峥擅长的喜剧元素自不用说,基本上看过的观众都表示囧式幽默很多。最重要的是,这一次的欢笑中还藏着泪水,片中有许多戳心的动人细节,让人看完了很有共鸣,想起自己的母亲。
同时,影片也包含着徐峥对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探讨,包括家长对子女那些初衷是“为了你好”但过于沉重和强势的爱,代际之间缺乏的沟通与尊重,都是导演试图在影片中表现,也是希望引起观众的思考。
片中囧妈卢小花勇敢前往俄罗斯,追寻歌唱梦想,令一位妈妈颇受感动:“梦想不管在哪个年龄都很可贵,我要活出自己,做一个坚持梦想的老太太!”
徐峥说:“我觉得不仅仅是给我妈妈的,我觉得是给所有的人,是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希望看完电影之后,更多母子之间的关系可以是一种更好的、流动的关系。”
对于母子关系,徐峥坦言:“每个人在生命起点的时候都和妈妈最为贴近,人生到了某个阶段,我们总习惯性地回望,怎么相处其实是一门非常大的学问,它是你日常生活当中每天都要碰到,可是学校里却不会教授的学问。而我发现当我跟妈妈的关系改变的时候,我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变了。”
他所期望的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是以尊重和信任为基础的。
黄梅莹则表示,《囧妈》最吸引她的是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温馨、有深度的亲情故事:“妈妈对儿子的关心是一种天然的属性,需要从儿子身上获得一种存在感。另一方面,她也希望得到更多的爱。”
郭京飞也感言:“希望大家在里面看到情感,总结出一些跟家人的沟通技巧。”
用观众的话总结,《囧妈》是一部喜剧,又是一部不同以往的“囧”系列电影,除了浪漫的俄罗斯冒险,导演以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描绘了一次前往心灵的旅途。
一个中年男人和母亲六天六夜的火车相处,并在俄罗斯展开一段非比寻常的寻梦旅程。除了精彩纷呈的奇遇经历,更让人觉得珍贵的是,中国式的家庭关系,原来也值得用如此浪漫的视角来呈现。
正如有观众所言,“用笑去解构生活中的问题,欢乐才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7
喜欢摄影,很简单的是因为它能记录下动人的瞬间,能在以后的日子久久回味当时按下快门的情景、心境。但是摄影并不等于照相,摄影是倾注你的情感于照片上,每按一下快门都应该思考为什么要拍下这张照片,它的意义,如何运用手中仅有的工具去表达你心中想表现的东西。
用美学构图对摄影来说是创作的第一步。
从创作角度来说,构图本身不能成为目的,摄影构图应最大可能的阐述艺术家的原始构思,更好的表现照片的主题内容,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使作品更有艺术感染力,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的基本要求是鲜明、易懂、有视觉冲击力。一副杰出构图的产生和摄影者不畏艰险、冷静果敢的品质是分不开的。作为一名摄影师,还应该具备一种能力,即当我们观察生活中的具体的物象,无论是人是树、是建筑还是花卉,往往需要撇开他们的一般性的属性,而仅仅把他们看作是各类形态的组合,即点、线、面、肌理、明暗、色调等诸多元素的组合体。这有助于摄影者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通过对纯形式的分析,冷静的组织和安排画面,竭力使之契合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审美口味。只有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并为观赏者所真切感受时,才能取得满意的视觉效果。
对于摄影来说用光绝对是很重要的技术因素。
首要的是你要提高户外对光线的敏锐感觉,凭经验能预见到照片出来的效果。当你培养起这种敏锐感觉后,你就知道什么时候的光线是你想要的,什么时候应该收起相机去吃午饭。你拍摄的.主题越小就越容易用光。肖像,昆虫和花卉摄影基本上都要布置光线;拍风景的时候就只能等合适的光线来拍。在山岳摄影中要等到合适的光线往往要等到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日子、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天气。
用艺术构思完成摄影创作。
所谓艺术构思,即以艺术的视角表现主题思想,这要求摄影者在拍摄之前或是在拍摄期间就要做好构思,如何使画面表现的更加完美。审美能力是摄影师或者说出色的摄影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摄影创作的过程中,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能在自然的环境中发现美,在眼前的摄影过程中找到美,这是弥足珍贵的。对于摄影人而言,创作欲望和创作热情更加可贵。我认为这和爱好或者说对摄影的认识和重视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摄影创作要能吃苦,要经常出去采风,就像画家要经常出去写生一样。坐在家里是不能进行摄影创作的,更不会有艺术作品的产生。
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是执着,摄影也是。一份执着的热情,不断观察练习积累,我在这条路上收获喜悦,付出更多精神。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篇8
面向海内外高校学子的20xx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于20xx年2月28日拉开帷幕,开始面向海内外高校学生征集微电影作品。
历时数月筹备的该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将通过近一年的宣传、征集、评选和巡演展映,倡导积极向上的新媒体文化。此次微电影节作品征集范围包括所有以华语为创作语言的大学生原创作品,设置有视频单元和微电影剧本评选单元,包括了剧情类、纪实类、动画类和广告创意类等多个奖项,并将结合公众投票评出网络人气大奖、最佳指导教师奖等。参赛作品可通过电视、网络、手机、纸媒等广泛传播,并通过与视频网站、各类媒体深度合作,在音像、影视、出版等多方面开掘巨大的衍生空间,对涌现出的有潜质的创意及制作团队,将通过媒体合作及二次包装进行持续传播。
60秒或三分钟可以成就你的梦想、改变你的道路
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
参与及支持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的评委及专家不仅包括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国内主流媒体总编辑及著名传媒人,还包括各大院校著名学者和著名创意与广告人。20xx年5月12日将举办该届微电影节的颁奖典礼,获奖大学生与学者名流将共走红地毯,摘取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的首批桂冠。
据微电影节组委会介绍,微电影具有微时(一般在3分钟以内)、微媒(媒体属性)、微众(易于草根参与)等特点。其对传媒精神、电影艺术与商业情怀的融合,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激情与独特视角。本届微电影节还特别强调微电影的媒体属性,它蕴含的平民表达、草根传播和反思精神,以及对传统媒体转型的触动与影响,都值得我们探索和思考。
本届微电影节正值南京大学110周年华诞庆典之际举办,由南京大学主办,腾讯网和央视电影频道电影网联合主办,中国网络传播学会专业委员会协办、扬子晚报独家融合媒体合办,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承办,南方周末、江苏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倾力支持,并与海内外各大高校共同参与,是20xx年一次难得的思想、文化与创意盛宴,也是迄今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华语高校微电影比赛及展映活动。
大学生微电影发展现状
大学校园微电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先了解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第一部被称为微电影的作品是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20xx年年底面世,无论是从演员阵容还是技术团队来看,其付出了较大的努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近几年,诸如微博、微信、微小说、微支付、微公益、微基金等微文化不断被消费大众所接受,而微电影作为一种艺术文化,也加入到微文化的行列,国内微电影的起步虽然晚,但发展迅速,并很快适应了当下微时代的主流环境。
针对时下电视剧插播广告现象严重,广电总局明文规定自20xx年1月1日起,在每集电视剧之间不得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然而广告事业发展已久,一纸限播令对其的发展似乎并无致命性打击,于是,其必定要从其他领域寻求发展空间与活力,便出现了在影视作品中大量植入广告的`现象,恰逢其时,微电影的传入与发展无疑给广告事业带来了旺盛生命力,微电影的发展为广告带来了赖以生存的新鲜血液,广告的发展又为微电影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共同前进,微电影与广告事业相结合的趋势也是日渐清晰。
其次,在之前我们对“草根”文化的概念已有所了解,对微电影也做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阐述。首先,微文化是一种大众所能接受、理解的,在消费大众中广为流传的文化,其与“草根”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而目前社会各阶层也在不断宣传、推广大众文化,又不令其过于通俗化,腐朽化。所以,综合目前形势看,微电影在未来走的将会是一条精品化的大众路线,而在微电影精品化的道路上,就势必会淘汰一些缺乏竞争力和发展活力的“微影”家们,这就要求每个“微影”家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争先创优。
在了解了大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后,我们再来看特定环境下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校园微电影的现状和发展。5月12日晚,20xx首届华语大学生微电影节颁奖典礼在南京大学举行,这是微电影界的一大盛事,也标志着大学校园开启微电影时代。在当今校园内,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去了无限活力。目前,青春、爱情、职场等题材越来越被微电影界所追捧,而青春正是当今大学生的生活主旋律,在这其中也穿插着许多或唯美,或凄楚,或感动,或残败的爱情故事,职场又是所有大学生走向社会的必经之路,职场对每个大学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对大学生活的检验。而时下大学校园内微电影的现状则是呈现出一派雨后春笋的迹象。
顺应大环境下微电影的发展趋势,校园微电影也将不断向着总体发展趋势靠近的同时,依然保持其自身原有色彩,大学生既在消费群体中占据较大比例,又在微电影生产中占据较大比例,另外,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在荧屏上出现频率越来越大,更多的生产者选择把大学生原滋原味的生活故事作为题材,以大众所能接受的形式即影视展现出来。不管是针对影视题材还是消费者爱好而言,大学校园将成为影视,特别是微电影界中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阵地。种种迹象表明,微电影在大学校园内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红电影的心得体会推荐8篇相关文章:
★ 中华红演讲稿6篇
★ 长城红读后感5篇